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部分,穿越急診室,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份,在有心人士的透露之下,讓燕國的謀士們敬畏之餘,還是抱有一絲幻想的。
所以,當才幹平庸的燕王,提出要聯合魏國攻打趙國之時,所有的大臣們都心知肚明,這必是新王后的計謀。
群臣們圍著七國地圖研究了半天,你別說,若是真能趁此機會將趙國擄去的國土再奪回來,燕國或許再能回到顛峰時期。
燕王思來想去,決定任命大將騎劫出任攻打趙國的大將軍,群臣難得沒有異議。
本是按部就班地安排著攻打事宜,哪知道魏國突然通知將攻打的日期提前了七天,燕國難免就有點兒手忙腳亂,對魏國的不守誠信也有了怨懟的情緒。
不過,在新王后的安撫之下,又重新鼓足了士氣,一個個地摩掌擦掌著,準備為振興燕國而去努力奮鬥。
燕國是個挺有意思的國家。
它一直以來,都不是戰國中的強國。領土最大之時,也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以及遼寧等地。
但是燕國人民,卻偏偏具有極強的愛國心。這一點,齊國是深有體會的。
公元前314年,齊宣王趁燕國內亂之際,出兵侵略。齊宣王當時曾得意洋洋地宣稱:“一萬輛戰車的國家攻擊一萬輛戰車的國家,只五十天工夫,就全部征服。”
然而愛國的燕國人民,於兩年後,新崛起的民間武力把齊軍驅逐出境,並擁立太子姬平繼任國王。
這位燕昭王為報一箭之仇,聯合秦、楚等國大舉伐齊,聯軍只用半年時間便攻佔了齊國除莒和即墨兩城外的大部分國土,齊國險些亡國。
所以燕國雖然算不上強國,但燕國人的彪悍,卻一直是齊國所畏懼的。然而,依君太后的個性,要她放棄這麼好的機會去燕國“吃一口”又不大可能。
因此,孫臏才建議老十三邀齊擾燕,任魏、趙兩國鷸蚌相爭,並趁機奪其要地,蠶食之。
秦國本就是此次事件的背後謀劃者,再加上有孫臏這個軍事天才的指點,真真是如虎添翼,計中有計呀。
(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三章 “火牛陣”的意外收穫
魏、燕合攻趙國之事,自然瞞不過趙國的耳目。趙王急招文武百官商議對策。
正如孫臏所料,大將廉頗受命率領二十萬大軍晝夜兼程,直奔趙魏邊境而來,頗有一些來勢洶洶的意味。
這趙國的歷代國君,不乏明主。
在這冷兵器的時代,就先後在與秦國和魏國接壤之處,修建了兩段長城,號稱南、北長城。
在趙、魏相鄰處,南長城的西段,沿著山樑丘嶺而築;在東段的平原地區,則將漳、滏河堤防連線擴建,夯泥土加高,如一條巨龍,矗立在趙國的南部邊界。
所以,在趙王看來,魏國只派二十萬大軍來犯,若想突破其南長城,是絕對需要耗費些時日與兵力的。
之所以授命廉頗出戰,是有探子密報:此時秦國的兵力部署,也發生了異動,約有二十萬大軍秘密調往秦、趙兩國的邊界。
這讓本就勢如水火的秦趙邊境的趙**隊,頓時進入了一級備戰狀態。
至於燕國,說句心裡話,趙國上上下下實在是沒把它放在眼裡。一個區區小國,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居然也想來趙國分一杯羹。
於是,趙王便把自己最喜愛的年輕將領趙括,也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派了出去。
意喻不言而明,自是給年輕的趙括,一個鍛鍊成長和立下戰功的機會。
趙國雖算得上是匆忙應戰,不過,好在國力雄厚,兵源充足。再加上此一仗並非趙國本意,百姓們自然是同仇敵愾。
不過,誰曾想戰事變幻,風雲莫測。
魏國的吳起與公孫衍儘管在朝中一直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
不過呢,這吳起既是師出鬼谷子,雖只得其形,未及其,其才智也是相當過人的。
這回,就連公孫衍也暫時閉上了他的嘴。表面上雖然還是不屑於顧,但內心之中,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心悅誠服的。
那吳起在其出發之前,便說服魏王派出了使臣,重金賄賂君太后的弟弟武信侯。
並許諾事成之後,將邯鄲以東,與齊國相鄰的七個城池讓給齊國。
於是,在武信侯的進言下和這七個重要城池的誘惑下,君太后便默許了魏國的軍隊取道齊國,直奔趙國的首都邯鄲。
而在趙國的南長城附近,吳起又佈下了疑陣,只用了極少的兵力,搭起了延綿不斷的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