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6部分,安王妃,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他們的一舉一動其實早就落在了皇帝的眼中。
而此次流沙國進犯北燕之事,雖然幕後另有主使,可方笑語卻不打算打草驚蛇。既然對方處心積慮不惜引起戰爭也要做到那件事,方笑語尋思著不防幫他們一把,先將梅蒼雲這個害了他爹還讓她爹幫他數錢的老狐狸除去,再慢慢對付那個隱藏在幕後的罪魁禍首。或許因此還能麻痺這幕後之人,到時給他致命一擊。
所以,方笑語親手製作了梅丞相在北燕與流沙國之戰中重要的地位,用來坐實了他通敵叛國的罪名。
方笑語並沒有什麼愧疚,雖然北燕之事並不是丞相在背後指使,可這老狐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絕不光彩。
他已經開始懷疑方劍璋是否已經從別處得知了當年的真相,所以同樣的寧可殺錯,他也想要藉此機會將方劍璋留在北燕。
甚至於京城裡開始傳言方劍璋失蹤可能是做了逃兵,可能是投靠了敵國的時候,他還曾想過親赴北燕,親手解決這個隱患。如不是方笑語主動請纓而真的讓梅蒼雲去了北燕,方劍璋的死活能否保障就只能全憑運氣了。
方笑語這是陽謀,從一開始他就沒有隱瞞皇帝,而皇帝因為方劍璋私下裡竟然籠絡瞭如此多的人才,也開始懷疑他是否是心存不軌,所以也想要藉此機會將這個隱患除去,所以他配合了方笑語的計劃,沒有拆穿,而是認同,甚至是他親自吩咐屬下在外傳出了關於梅蒼雲可能是北燕與流沙國之戰真正的幕後之人的傳言,足以見得皇帝也同樣想要打壓甚至除去梅蒼雲。
而證據不僅僅是這些。他還與無心合作,將邪教之事也推到了梅蒼雲的頭上。而證據,自有無心去處理。
同時,葉西辭回京這代表著太子也要回京了。而太子與葉西辭全程參與了北燕之事,所以方笑語所說的話百姓若還有疑的話,那麼由太子這個大承的儲君所說出來的話,恐怕會給梅蒼雲最為致命的一擊。
別忘了,梅蒼雲一開始是支援二皇子葉書成的。雖然是心懷鬼胎各有算計,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是站了隊的。梅蒼雲怎麼就不跟太子心懷鬼胎滿懷算計呢?無論他心裡有什麼想法,在太子和葉書成之間,梅蒼雲選擇了葉書成,這就是最大的錯。有機會的話,太子絕不會吝嗇這個除掉梅蒼雲的機會。特別是梅蒼雲還是當朝的丞相,他的影響力,若是站在了葉書成的一邊,對太子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太子很乾脆的就同意了方笑語的計劃,利用北燕的戰事來除掉他最大的對手的倚仗。
何況此次北燕之行,太子可是憋了一肚子火兒。堂堂大承儲君,竟然被人關在了城門之外不讓進,害得他險些死在敵軍之手,後來又跟著方劍璋逃命,狼狽不堪,從前總是養尊處優的太子何嘗受過這樣的苦?
這種苦難,雖然讓太子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甚至是成長了,但是這不代表太子就沒有脾氣。
怎麼說都是國之儲君,未來的皇帝,被人如此算計,他如何能嚥下這口氣?
幕後之人暫時不好對付,但是他可以拿別人開刀。反正梅蒼雲擺明了是跟他為敵的,狠狠的打擊敵人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
於是,太子回京,一場讓梅蒼雲意想不到的噩夢悄然來臨。
而此時的梅蒼雲集合了梅家的嫡系,正在商討如何應付方笑語的汙衊。意見始終無法達到完全的統一,這讓梅蒼雲的臉色綠的如同飯菜裡的蔥芯,陰著的臉就像是誰欠了他八百萬兩銀子沒還似的。
一晃十天已過,京中的空氣變得難以捉摸,各家的人似乎都開始銷聲匿跡了,就算是原本禍害京師的紈絝們似乎也都老實了許多。恐怕是已經被家中人警告過了,免得這些坑爹的給家族帶來什麼麻煩。特別是在這種風聲鶴唳的時刻。
而十日之中,丞相曾三次被召進宮去,每一次出宮,丞相的臉色都漆黑如墨。
皇帝沒有拿出那些致命的證據,只是說這些時日總有人上書彈劾丞相,大大小小的彈劾奏摺幾乎鋪滿了皇帝的書案。
這些彈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有的羅列了丞相近些年的各種罪責,上到買官賣官,下到縱容奴才白吃白喝白拿百姓的東西,似乎再小在雞毛蒜皮的事都要拿出來新增到梅蒼雲的罪責中去。
更有甚者,一個一開始就與梅蒼雲不對付的御史大夫,竟然上書彈劾丞相府的奴才調戲了城中一個商人的庶女,另一個奴才逛了青樓卻不給銀子,還有一個丫鬟當街搶奪另一位大人府中的一個丫鬟已經付了銀子的首飾。
沒事找事。
即便是方笑語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