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鹿子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15 章,別問我誰是迪斯科[八零],鹿子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款式,應該是在甄主任去聽歌的那天拍的,後來他嫌長袖服裝太熱,再沒穿過那套演出服。
三哥啃著他帶回來的醬豬蹄,疑惑問:“我們都覺得照片裡的人是你,但是名字對不上呀!報紙上說這人叫狄道格!”
狄思科:“……”
一時不知該如何解釋名字由來。
“這有什麼!”郭美鳳不愧是親媽,立馬就幫兒子找到了理由,“肯定是藝名!我演出那會兒,觀眾只知道我是‘四兩銀’,基本沒人叫我郭美鳳!”
四哥見他們一直說不到正題,焦急地問:“老五,你真的唱一首歌就要三百塊啊?”
狄思科一愣,“報紙上連這個都寫了?”
他趕緊展開報紙,仔細看了一遍新聞內容。
這篇新聞的標題為《從“供給制”到“商品化”,文化市場的一潭死水變活了》。
刊登在日報的第二版,幾乎佔了一整個版面。
主要講的是改開以後,八億人看八臺戲的歷史被徹底改寫,打破了文化服務被國家包辦的格局,各地湧現出許多新型文化市場。
作者在這裡舉了兩個比較典型的“文化商品化”的例子,一個是廣州出現了一家產值上百萬的影音公司,另一個就是北京的一間音樂茶座裡,觀眾競價點歌,一首歌被爭出了三百塊的天價。
“狄道格”和“耶利亞音樂茶座”都被反覆提及多次。
而且這篇報道中唯一的一張配圖就是他的那張。
見他放下了報紙,狄思慧又將另兩份也遞過去。
“五哥,這是今天的晚報和這禮拜的青年報,上面也有你呢!”
狄思科心中詫異,但還是將報紙接了過來。
晚報的內容與日報的大同小異。
而青年報上那篇針對性極強的專題報道,則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章題目叫《新人歌手橫空出世,歌星會唱也應會說》。
這篇文章的切入點比較刁鑽,作者先是批評了某位著名歌星在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