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洛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輩份引發的爭執三,清穿崩壞年代,雲洛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高宗李治且不說,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有天可汗之稱,萬邦來朝,路不拾遺,試問自往今來為帝王者,有幾人可及?”公子一雙美目掃過滿堂之人,因此所言引今據典,且有史為證。在中有那熟讀史書之人,自知他所言不差。
“聖人云,金無赤足,人無完美。今上雖是滿人之後,然其好漢家,尊漢民,記先時唐太宗本是鮮卑族人之後,但他自登基之後,勵精圖治,創下貞觀之治,其威名遠揚海外。百姓皆知,英雄不問出路,我聽著諸位爭論數日,皆言今上出身滿族,語中皆是鄙視,難道,因其為滿人,是以他為國為民,為天下為百姓付出的一切,便該被人忽視?漢人,竟是如此狼心狗肺?”
“滿清皇帝,如何能與唐太宗一代聖君相提並論。”
“敢問閣下,何為聖君?”小公子不答而反問,瞧那人訥訥答不出話來,自又道:“孟子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者,天下之主,為君之道,始於立志。志不立,人不成。所謂志也,上及天,下通地,氣魂寰宇,剛柔並濟,渡眾生,平天下,方為志。無志,不君。無志而位極,家國大禍。自今上登基,十六歲親政,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逐沙俄,其志為一統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各位捫心自問,其可失為君之本之志?”
“無知小兒所言,焉知滿清皇帝所圖所謀非我漢人萬里江山?”
“為帝王者,不妄一統江山,安定天下,何以為帝?諸位說來,其中不憤,不因今上是否英明,是否愛民,只因他是滿人,是以,諸皆不服,是與不是?”明明不過小小稚子,尚未及冠,但此一問,卻透著那駭人的氣勢。
“然,朝代更替,得民心者得天下,諸位心中不滿,是要挑起天下大亂,置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是為一己之私慾,全然不顧天下安危,不顧沙俄在外虎視眈眈,要我們大好江山,落於蠻夷之事,任其趨亂入內,殺我們的族人,搶我們的糧食,毀我們的家園?”
“妖言惑眾,沙俄已與大清簽定合約,已然罷兵,何以再犯!”
“諸位那般瞧不起滿人,怎麼此時說起清兵奮戰沙俄,守住疆土一事,卻受之泰然。世人皆道女人善變,卻不知,諸位飽讀詩書之人,卻與婦人無異!”這小公子可真夠毒舌啊,這罵人也忒狠。其中又以那適才說話的青年為最,一臉俊臉,此時已是一片鐵青。
“小兒句句幫著滿清皇帝,莫不是滿人?”有人犀利地問。那小公子卻驕傲地昂起頭來,“我是滿人又如何,漢人又如何,莫不是,漢人自詡了不得,被我說中了你們的痛楚,你們卻是要抵死不認,是要讓天下再起戰火?”
“你個黃口小兒著實可恨,我們是要請今上錯而改之,何時是要天下再起戰火了?”
“爾等將那等亂了倫常,或真或假的罪名往今上的頭上扣,不是想著讓天下百姓都知道,今上是一個昏君,暴君,從而讓今上民心盡失,而後,爾等再拿出個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順理成章,無人可駁。可你們摸著自己的胸口問問,那滿滿一紙上的罪名,有幾樣是真的?”小公子那張雌雄莫辨的臉上,盡是譏諷,輕挑眉頭指著大堂中間那足有一丈長的紙問。
“遠的不論,今上南下,是為黃河工程,是為治河。而這治河之根本,是為了什麼,爾等飽讀詩書,想來也不須我一介小兒提醒諸位吧!山東受災,諭山東地丁正賦於明年全免。爾等自行宮堵面見君,其後聚於此苑,各位不妨想想,這幾是裡,究竟都說了多少大逆不道之言。”
停頓了掃了在場的人,不少的人都覺得菊花一緊,“我倒想問問,從古至今,除春秋戰國之時,百家爭鳴,歷朝歷代,有哪位聖君,能有今上之肚量,任爾等再三辱罵,卻不曾加一指於爾等之身?”
再之一問,更是讓人無可反駁,“英雄不問出路,諸位何以因滿漢之分,而將今上一番愛民之心,皆棄之如敝屣?先明之時,天災*,百姓民不聊生,食人肉之事舉之不勝。滿人漢人又如何,只要他愛民如子,心懷天下,我等何以一再挑之刺之?”
“罷了,罷了,皆是我們執迷不悟啊!不過為君區區家事,何以扯上君之德。”一個老先生站了起來,拿過一旁的燭火,將那寫了五天的丈紙點燃,一聲聲喚道:“駱先生!”
長者卻似是不聞,“小兒之言犀利,康熙自登基以來,修漢學,崇漢文,促滿漢一家,治黃河救兩岸百姓於水火,我等聚於明苑爭論其行數日,江寧兵馬不動,任我等暢所欲言,其胸襟氣度,所做所為,確是一代明君,我等,萬不可再言之其為滿人,道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