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三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七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我的分身是皇帝,在下三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的分身是皇帝
柳青說的那些事大部分是真實的,小部分經過了一些改動,還隱瞞了一些東西。
他不會說三葉草部落願意配合他的行動,不是什麼嚮往大虞,想成為大虞的子民,而是被神槍營的步槍給征服了,不敢不配合。
神槍營擁有那些犀利火槍的事情,目前柳青並不想大肆的張揚,免得兵部要他交出技術來,他還得想理由拒絕。
反正在場的那些人,誰都不會去大草原上求證,他怎麼說,人家也只能怎麼聽著。
信不信是一回事,至少反駁他是做不到的。
俞樹生很是激動:“真的嗎?他們狄族人真的願意歸順我們大虞嗎?”
必須得承認,大虞的文官是最熱愛和平的一群人。
他們不喜歡打仗。
他們只希望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戰爭。
因為這樣就可以省掉最大的一筆財政開支,他們的口袋裡就能夠多很多的銀子。
軍費開支佔了大虞財政開支的一半以上,而北境三軍的軍費開支,又佔了其中很大的一個比例,每一軍的軍費支出比京營的軍費開支都要多出不少——主要是那三軍都在邊境,路途遙遠,軍餉物資運送過去的成本太高了,倒不是說那裡計程車兵待遇比京營計程車兵待遇要好。
北原狄如果真的歸順大虞了,鎮遠軍基本上就可以撤掉,最多留一個朔州關,駐守個兩三萬人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那得給朝廷省下多少的銀子?
這可是大喜事啊!
柳青明白他的想法,微笑著說道:“當然是真的,他們的北原牧文頌,已經上表求歸順,願意為我大虞戍邊。”
秦暉和吳遠山的臉色都不好看了。
他們能夠在這個地方,就是為了防守狄族人,現在狄族人要為大虞戍邊,那他們幹嘛去?
吳遠山還稍微好一點,他只是一個總兵官,找一個地方安置還容易。
可是秦暉這個鎮遠軍大將軍,從一品的大佬,若是鎮遠軍裁撤了,到哪裡尋這麼一個職務來安置他?
大概就只剩下封侯榮歸了。
封侯榮耀是榮耀了,但怎麼比得過大權在握,橫行地方,還可以吃幾萬空餉的好處大?
只是這個態度他不能表現出來,表現出來那就是給朝廷收拾自己的理由。
他還必須得帶著笑容來聽。
心裡已經在尋思怎樣才能挽回這件事情。
柳青拿出文頌寫的那一份文章給俞樹生看,王爺和監察御史都湊過去跟著看。
看完之後,王爺首先給這件事情定性:
“看來狄族人裡面也有不少心懷大虞的忠義之士,駙馬能夠促成此事,不費一兵一卒,就擴地千里,對社稷有莫大之功。”
胡玉清也連連點頭。
俞樹生只關心一件事情:
“他們要給我大虞戍邊,那要不要朝廷給他們發放軍餉?”
柳青知道他最擔心的是什麼,搖頭微笑:
“不需要,他們是自覺為我大虞戍邊。他們遊牧民族,下馬是民,上馬為兵,祖祖輩輩一直都這樣過著,自己便能養活自己的軍隊。他們需要的只是大虞子民的身份,不需要軍餉。”
這一下秦暉的心情更不好了。
人家軍事技能本身就要強,現在都不要酬勞,願意免費的幹活,他還怎麼跟人家來競爭?
俞樹生又驚又喜:“這麼好?”
“但是他們有一個要求,就是大虞能准許他們來大虞境內交易。”柳青道,“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合理的訴求,既然北原州歸屬於大虞了,他們也就是大虞子民,是有那個權利在自己的國家自由的交易的。”
秦暉道:“此事得從長計議,他們狄族人的戰鬥力很強大,如果讓他們交易到足夠的鋼鐵,擁有了更強的戰鬥力,說不定就會滋生野心,威脅到我大虞的安全。”
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俞樹生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以一個文官的立場,他當然希望北原州歸順這件事情能夠辦成,那就可以給朝廷節省大筆的軍費開支。
但如果這一場歸順會讓北原州實力更強大,威脅到大虞,那就不好了。
他當然知道狄族人之所以耗不過中原王朝,不是因為他們的戰鬥力不行,而是因為他們擁有的戰爭資源不夠,在長期戰爭中消耗不起。
要是讓狄族人有了充足的鋼鐵,擁有了更長的實力,還真有可能反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