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三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六七章 女王,我的分身是皇帝,在下三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的分身是皇帝
非常時刻,當行非常之事。
白鳳兒也是趁著大家都畏懼大虞軍隊打過來的時候提出了要打破部落的隔閡組建一個國家。
別的時候要提出這樣的建議,那肯定是沒法透過的,不知道要殺多少人才能透過。
現在已經殺了很多人,再不團結起來,就會有更多的人被敵人給殺掉,甚至是滅族。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人提出異議。
當然,也不敢有人提出異議。
現在的白鳳兒,就是權威最甚的時候,敢反對她,就要面臨著可怕的下場。
反正在這之前,攔在白鳳兒通往權力之路的人都已經沒有了。
究竟是怎樣沒有的,還有著很多的疑點。
沒誰有那麼大的膽子來跟此時的白鳳兒對著幹。
狄國之名,就此定下。
然後,在國主究竟是皇帝還是大王上面,起了一些爭端。
有人覺得就應該稱帝,和大虞皇帝平起平坐。
有人覺得稱帝會激怒大虞皇帝,會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來滅掉狄國,還是應該低調一點,只能稱王。
商議了很久,還是白鳳兒拍板作出決定:
“沒有滅掉大虞之前,我們不稱帝,只稱王。”
至於誰來當這個狄國的第一任國王,大家都認為這個沒得爭議,當然是現任閻氏部落的首領閻良。
有白鳳兒在那裡,別人也不敢跟這個十歲的孩子搶國王的位置。
但是,在有人提出這個意見後,卻有人表達了反對之意:
“我覺得現在是我們這個國家最危難的時候,應該要選一個有能力的人來當這個國王。閻良才十歲,品性如何,能力如何,都不知曉,讓他來當國王,恐怕會誤事。”
反對的人是一個小部落的首領。
他提出反對意見之後,眾人都驚駭的看著他,想著這個傢伙怎麼這麼大的膽子,竟然敢反對白鳳兒的男人成為國王。
就不怕白鳳兒殺了他嗎?
出乎意料之外,白鳳兒並沒有表示憤怒,反而還點了點頭:“確實如此,我也認為他年紀太小,不適合成為狄國的首任國王。這樣傳出去,也會有損我們的威嚴,認為我們是在兒戲。”
那麼,該選誰呢?
一時間很多人都想不出來還有哪一個適合成為第一任的國王。
又有一個小部落的首領發言了:
“我覺得首領夫人最適合出任新的國王。她在我們最危難的時候,做出了嘴正確的決定,挽狂瀾於既倒,實力和膽量都超過我們,沒有第二個人比她更適合出任國王之位了!”
這話一說出來,眾人大驚——原來,白鳳兒是想撇開她的夫君,自己來當這個國王。
那兩個小部落的首領說出這樣的話,顯然是得到了示意的,要不然馬屁拍到馬蹄上,那就尷尬了。
能參與這一場會議的,就沒有幾個蠢的。
在閻氏部落有著一定威望的人,已經全部都不在了,沒有人替閻良這一個十歲的孩子說話。
——坦白說,以白鳳兒現在所展現出來的手段,這個十歲的孩子能不能夠長大成人,還是兩說之事。
沒必要為了一個黃口小兒來冒著得罪白鳳兒的風險。
有人提議,很快就有人贊同。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白鳳兒幾次推讓之後接受了這個王位的稱呼。
狄國第一任國王,就這樣上位了,還是一個女王。
登上王位之後,效仿大虞制度,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封群臣。
將狄國騎兵分為四部,設定了四個大將軍,其中原白氏部落的將領就佔到了兩個。
閻氏部落提拔了一個已經暗中投奔白鳳兒的人出任大將軍,還有一個是中小部落裡面選出來的。
除了武職之外,還設立了文職,弄了一個丞相,是從中小部落裡面挑選出來的一個首領,主要就是管理內政。
草原上也不是沒有內政,放牧養馬都需要有一個統籌。
丞相之下,還設立了大大小小几十個官職,有的是依照大虞制度來的,有的不是。
因為他們只是一個遊牧民族,大虞制度裡面的很多東西並不適合他們。
雖然目前看起來只是一個草臺班子,但是能夠將草臺班子的架構搭建起來,給予他們足夠的權力,慢慢的就能將這個多不能形成的一個分散的國家變成一個統一團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