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投資,醫師1879,草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22年年底,亨特拉爾財團徹底完成了重組。
賣掉了所有非核心的公司,轉讓了大批的專利技術之後,約翰收穫了多達八億美元的現金。加上這些年尤其是一戰中的收穫,他手頭上的現金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十億美元——這些現金全部都是他的個人財產!
龐大的數字,震驚了美國政府!
雖然因為沒有上市的緣故,具體的金額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作為聯邦體系下的銀行,亨特拉爾銀行必須要受到監管。因此當美國政府——當然也是極少數人——知道了約翰的財富數字之後,總統肯特先生立刻便來到了紐約,拜訪他的幕後大金主!
三十億美元,幾乎是美國gdp的二十分之一!
在與總統先生經過了一番詳談之後,亨特拉爾銀行開始大規模的調動這些資金,把它們送往遠東和歐洲!截止到1925年年底,二十二億美元流入中國,還有六億美元流入了德國!
而早在1922年,中國政府就開始了他們的十年計劃!
利用亨特拉爾財團的這些資金,中國政府開始在基礎建設上面大規模投資,一方面改善國內的情況,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應對戰後的經濟蕭條。為此約翰甚至放棄了繼續大規模資助留美學生們回國創業,除了保證出版和教育有足夠的資金繼續發展之外,其他事項都只能在亨特拉爾銀行遠東分行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進行了。
龐大的計劃,自然需要龐大的資金。
按照中國政府和亨特拉爾財團顧問們的計劃,從1923年到1933年,中國計劃修建最少兩萬公里鐵路,十萬公里公路,鋼鐵產量要提高到五百萬噸以上,煤炭產量超過一億噸,發電量超過三百億千瓦時,汽車產量超過五萬輛,飛機超過五百架,輪船三十萬噸……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
歷史上到了1933年的時候,因為發展中的失誤,中國的鋼鐵產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煤炭產量雖然有兩千多萬噸,但是隻有日本的一半;鐵路每年只有一百多公里建成,汽車、飛機什麼的更是想都別想。但是這個世界因為約翰的出現,鋼鐵、汽車、飛機和輪船什麼的已經有很多留學生專家,只要有了資金和裝置就能生產,煤炭、電力等產量也比歷史同期至少高五倍!
如果能夠完成的話,1933年的中國鋼鐵和煤炭產量將會達到美國19世紀末的水平,發電量和汽車產量達到美國1914年的水平。至於說鐵路和公路的話差距有些大,不太好比較,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如果能完成這些計劃,中國再也不用顧忌自己東邊的那個國家了!
這樣的實力,將會遠遠超過日本。
有了這樣的基礎和實力,到了1929年的時候,中國才有一定的能力應對大蕭條的衝擊,甚至藉機迎來自己的崛起良機!然後在接下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美國一道,成為戰爭的最大受益者……
除了遠東中國,還有六億美元被約翰投向德國。
1923年年初,約翰?亨特拉爾親自前往歐洲,與德國政府簽訂了龐大的投資計劃。按照雙方簽訂的協議,亨特拉爾財團將以低價提供礦產資源、機器裝置等物資,幫助德國重建工業體系;與此同時,亨特拉爾財團將以低價向德國提供糧食等農產品以及各種日用品,幫助德國人回覆正常生活。但是作為回報,德國必須提供先進的機械、光學儀器、化工等技術,並允許亨特拉爾財團招聘大量的教師和技術工人前往遠東工作。
在亨特拉爾財團的幫助下,德國開始恢復元氣了。
原本就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大量的人才,有了資金和資源之後,德國人趁機了那些被協約國搶走的機器裝置,提高了生產率和產品質量,反而大幅度增加了競爭力。而且透過與亨特拉爾財團的交流,德國人也得到了他們迫切需要的技術,比如汽車、無線電、飛機等等,生產出的產品迅速佔領了歐洲市場,尤其是那些原本屬於同盟的國家……
當然在得到的同時,德國人也付出了許多。
長期以來積累的各項技術、專利,迅速彌補了亨特拉爾財團的短板,並被他們同時送往中國的分公司。同時由於短時間內無法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和薪水,在亨特拉爾財團高昂薪水的誘惑下,大約四萬名擁有知識和技術的德國人離開了祖國,少部分前往北美,加入亨特拉爾財團,大部分則前往遠東。優秀的教師們成為各個高校、中小學和技工學校的老師,開始至少五年的教學生涯;而數量更多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則加入建設大軍,奔波在鐵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