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妖魅志,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月月……”
古月頓了一下,別過眼,試圖忽視那雙雙眸裡的失望與痛楚。
劉元景見狀面色大變,如同被人剮去了大塊血肉,不復完整,痛徹心肺,身形晃了晃,幾欲倒下。
他猛地一手按住桌面。
這時,容止一貫清冷的聲音再度飄過他的耳邊——“天魔將臨,苦海無邊,破而後立,或可有一線生機。”
劉元景眼前一黑,心血翻騰,洶湧上喉,禁不住噴薄而出。
血,染紅一地。
溧水起源於西北梵天高原的阿母贛琊山,流經北燕國的西鳳州、白河州、連州,以及郅高國的漳、岱二州,最後由岱州的兆吉縣流入南海。全長四千多丈,是昆華大陸上的第二長河,許多北燕人稱之為阿母江。其在溧水鎮一帶的河道較為寬廣,水流順暢,不似中上游的幾處地段那般曲折,流速緩慢,泥沙淤積,容易形成水災。
此事告一段落,容止帶著古月御劍飛行,途徑溧水鎮。
然而,隔著百丈高空,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回憶裡的風平浪靜,而是前所未見的滔滔巨浪,洶湧澎湃!江水不再清澈,渾濁腥臭,如同一條受傷的巨龍,張牙舞爪,咆哮不斷,奔騰不止,捲起千重浪,一瀉千里,摧枯拉朽……
沿岸一帶的屋舍農田皆已被淹沒。
除了地勢極高的幾個地方,整個離江鎮幾乎都沉浸在水裡。
無數人影在水浪中盡力掙扎,淒厲嘶喊,縱然不肯認命,但每一刻都有人沉下水底,或浮屍水面。
在無情的天災面前,人類的生命顯得如此脆弱渺小。
古月曾幾度徘徊於生死之間,自覺心性已定,不會輕易被外人外事所影響。但是,當她居高臨下,看到那慘不忍睹的一幕幕——
一位老人孱弱,不願拖累子女,自沉江底;一個漢子拼死舉高桌子,託著自己的孩子,不讓他們落水;一名身懷六甲的女子被人搶去賴以求生的木板;一個女童揹著弟弟,死死抱住樹幹,任那怒浪衝衝,至死不放手;一個襁褓嬰兒躺在木盆裡,隨波飄蕩,號啕大哭,彷彿已經意識到雙親罹難溺亡……
怎能無動於衷?怎能!
古月渾身微微一震,一種莫名的顫抖從靈魂深處蔓延而出。求救的看了容止,她在對方眼中看到了憐惜的情緒。
容止輕皺眉,雙指一捏法訣,一條白影隨即自他頭頂飛出,迎風猛漲,瞬息間,化成了一條鱗須晶瑩似雪的百丈白龍。
鎮魂綾出,一聲高亢裂雲的龍吟響徹天地。
霎時,風雲變色。
白龍帶著一股鋪天蓋地的霸氣,一陣無窮無盡的生機,衝下雲端。
這一刻,在滔滔江浪中拼命逃生的人們似乎都忘記了掙扎,目瞪口呆,仰望著那條雪白的龐然龍影席捲著濛濛雲霧,從天而降!
靈氣化龍入江,長達數十丈的龍尾朝江面一橫,頓時擋住了一方奔湧浪勢。同時,龍首一咬一甩,便將一個剛剛沉下水面的稚齡男童平平穩穩地扔到了龍背上。
“大家上來!都上來!”
古月聚氣丹田,聲音傳遍方圓百里,震醒了所有被白龍凜凜威勢所懾的百姓。
朝容止點了點頭,古月從仙劍上一躍而下,足點江面,不浮不沉,如履平地,彎腰托起溺水中人,一個接一個地送上龍背,人們頓時醒悟過來,一邊哭號著神龍顯靈,呼喊著佛祖慈悲,一邊爭先恐後地遊向白龍……
容止隱於半空中,控制白龍游向,待到龍背載滿人,即時掐動法訣,令白龍騰空,飛向鎮郊的牛角山,在半山腰的一片平地上放下眾人,然後飛回鎮中繼續救人。
溧水缺堤,洪水氾濫,淹沒的不止離江鎮,還有周邊下游的村莊鎮縣,受災人數至少有二三十萬。水災自凌晨突發至今已持續將近兩個時辰,淹死無數莊稼牲畜,溺死的人口少說也有六七萬。若非百姓長居江岸,多半識水性,恐怕死的人會更多。
白龍體長背寬,一來一去,每回可載數千人。
古月跟隨白龍,跳上躍下,搶救無力自救的老人幼童,片刻不停歇,忙得渾身汗水淋漓,內力如流水般消逝。
得救的人大多精疲力盡,或癱坐於地,茫然失措,或四下尋找親者,或痛哭哀號家破人亡,或跪地拜天,祈求神龍與神僧將自己的親人救上山來……
有一部分人吃水過多,已陷入昏迷,奄奄一息。幸好人群中有藥師大夫及時施救,並組織起一些倖存的學徒,在山上採集草藥,就地鑽木取火,熬煮藥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