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部分,駭客傳說,空白協議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簡直太難以接受了。他心想,如果不趕快加油,相信這個學弟很快就能超過自己。
許毅這段時間也漸漸適應了MIT的課程進度,各種常用單詞他也掌握得差不多,看書的速度自然大大加快,由於很多內容他早已掌握,所以他現在只不過是過一遍而已。許毅並沒有將這個步驟省略,因為他知道準確說來自己並沒有受到過這方面的系統教育,現在有這個機會,還應該把自己的基礎打牢固一點。
半個月之後,許毅經常出現的地方就是學校內那所唯一有名字的建築——巴爾克科學圖書館了。在這裡,許毅看了很多沈立文出版的著作,都是有關人工智慧的,他驚訝的發現,沈教授涉及的領域之廣泛令人驚歎,正如他在書中所說,人工智慧所涉及的領域是很廣的,很顯然他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從計算機軟體硬體模擬,到純理論的論證和探究…《人工神經網路》、《大腦的秘密》、《什麼是意識?》、《機器學習》、《時間和進化》……
書中涉及的有關科學領域實在是太廣了,以至於許毅看起來就像是在看天書一樣,許毅只能模糊地理解他的理論,但一涉及到具體的論證,他的感覺就像是小學生在看微積分。
讓許毅感到最為震動的是沈教授那本名為《時間和進化》的書,這本書怎麼看起來都像是理論物理學方面的著作。
“宇宙誕生之後,時間便開始漸漸減速……在宇宙演化史上,起初的三個階段,即引力、強作用力、電磁力的產生,總共只花了十億分之一秒地時間。十萬分之一秒之後質子和中子出現,再一秒之後,電子出現……又一分鐘之後…又三十萬年之後…又十億年之後……五十億年之後一顆很不起眼的行星誕生了,它就是地球……”
時間是具有速度的,這是沈教授提出的觀點。許毅看到這裡疑惑不已,時間有速度嗎?他查了一下愛因斯坦的有關理論,確實,時間是有速度的,不過“時間的計量是相對於體驗時間的實體來說的”。許毅想再深入思考。但是他突然想起,這不是理論物理學方面地內容嗎?研究人工智慧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帶著疑惑。許毅看了下去。
“從進貨的角度來看,時間是在加速地,而且是在按照指數加速……”從地球形成到分子結構的誕生,再到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越往高階,中間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DNA出現之後,這種速度提升就更加明顯,因為DNA具有遺傳能力,這種能力引導並記錄著生物的進化發展歷程。
“這個時候。生物進化已經設計出一臺數字計算機。以DNA為記錄資料的儲存介質使得更復雜的進化實驗得以進行……地球花了幾十億年時間的進化才設計出第一個單細胞生物。隨後的高等生物的進化卻只花了幾億年地時間,進化地步伐明顯地加快了……”
原來前面地敘述是為了後面的觀點做鋪墊,許毅恍然。同時,他對沈教授所提出的生物本身就是一臺數字計算機這個觀點也是非常感興趣的,以DNA為儲存介質,這點和以後的“生活計算機”有些類似。雖然DNA只有簡單的幾個鹼基。但它們相互組合起來能夠儲存地資訊卻是海量的,這方面的發展絕對有著很大的潛力!
“難道沈教授偏向於生物計算機?”許毅這樣想道。
然而,沈教授在後面卻沒有替起生物計算機的任何一個字,許毅又看到了一個令他驚奇萬分卻又覺得合情合理的觀點——技術,是另一種進化。
以人類的發展作為實證,沈教授提出了這個觀點。
在生物進化的早期,可以認為DNA就是技術,它直接推動了進化的程序。如果人類沒有出現,一直按照自然的發展這樣下去,N年之後,肯定會出現另外一種智慧生物。然而這個時候人類出現了,他們幾乎拋棄了“DNA”這種技術的進化速度,因為它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慢到不能忍受。於是,人類開始自己創造“技術”——製造和使用工具、記錄各種經驗……DNA的儲存功能最後被人類用文字替代了!於是,人類的進化向前邁了一大步,以後的進化歷程直接以“萬年”為單位計算了。
進化的原始動力是技術,許毅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被說服了,沈教授的觀點很有道理。比如人類和大猩猩的DNA的相似程度達到97。8%,可是文明程度截然不同。
這些觀點許毅以前都沒有看到過,更沒有去思考過。他已經分不清這些是生物問題還是哲學問題了,以許毅現在的水平好像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整天來思考這些問題。
在這本書的最後,沈教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