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部分,山溝書畫家,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小楷特點,你要記住。”
鍾嶽低頭看去,紙面上僅僅只有一個永字。
書家俗語之中,確實有寫好一個“永”字,就能練好書法的這種說法,但也並非全對。譬如最小的一個點畫,有豎點、長點、左點、右點等等,各類的形式,至於橫、豎、撇、捺,這些就更多門類了,柳葉撇,刀撇這些用上了擬物手法的名稱,初學者掌握起來,更是一頭霧水,刀撇?是菜刀、西瓜刀,還是金背大砍刀?
所以當問題太過複雜的時候,對於問題的簡化,用比較簡單的解法,去逼近真實的答案,這就是練好一個永字的說法。
文徵明筆頭不停,繼續寫下去。這麼小小的一個方塊字,如何能做到寬綽有餘,容得下自己的心?其實不過是在追求一種和諧的美,這種境界,纖得中,輕重協衡,剛柔相濟,奇正相錯。
看似筆筆皆相似,然而細細看去,每一筆又各不相同。一列小楷寫下來,錯落有致,卻又在一條中線之上,是謂行氣貫串。
“不器,切記一點,運筆定要靈活多變,莫要自我設限。”
鍾嶽看得入神,那細小的筆毫,在紙間翻轉跳動,就像是優雅的舞者,在擺弄著各式的舞姿,連貫不顯呆滯,優雅不失靈動。
一個小時的觀摩時間,轉瞬即逝,鍾嶽還有些意猶未盡,就被彈出了系統,他看了眼熟練度,著實吃了一驚,以前觀摩金農漆書,最初的幾天,多少能漲得十幾甚是二十幾的,這次看了一個小時,居然就增加了百分之一?
鍾嶽有些不解,就去請教金農了。
“冬心先生,為何這個小楷,熟練度這麼難增長?”
金農微笑道:“漆書的突破精進,是跳出筆法之外的意境上,,然而小楷精修,則是日積月累,滴水穿石。慢,是自然的。”
聽了金農的解釋,鍾嶽也釋然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