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1. 女神與千古一帝與三君論,開局直播荊軻刺秦王,近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翦委婉否決了這個想法。楚人性子剛烈,水煎火烹一點就炸,當然可以拖垮。

齊人雷打不動,說句不好聽的話,穩如千年的王……咳咳,像田雞一樣,用針戳一下才會跳一下。

去跟齊人比穩?簡直就是拿著自己的短處去比敵人的長處,還是長得沒邊兒的那種。

王翦可不想再次坐上那把滿是鋼針的凳子。關鍵是就算他把屁股紮成刺蝟,對齊國也沒用。

強攻齊國,拿下齊國只是時間問題。但付出的代價太大,戰爭的經過也非常慘烈。

君臣兩個一合計,使出了對付李牧那樣的老計謀,斬首行動。

當然不是斬首齊王建,而是瓦解齊王建的戰鬥意志,讓他拱手相讓。

於是嬴政讓王賁帶著軍隊兵臨臨淄城下,和蒙恬一起形成鉗形夾擊,讓齊王建有一種身處絕境的錯覺,從而產生出巨大的恐懼和絕望。

然後,嬴政再派人去給了齊王建一根救命稻草,詐騙齊王建,說會給他封地,讓他安享晚年。

齊王建信以為真,把城池拱手相讓,最後卻被嬴政活活餓死。

當訊息傳回來的時候,王翦默然。

帶兵打仗之人,從來不會心慈手軟,從他對敵將的一系列狠辣手段就可以窺見。

但帶兵打仗的人,從心底裡愛護自己計程車兵,因而他對待敵方投降計程車兵,會比敵方頑抗的將領寬容許多。

如果沒有必要,王翦不會大開殺戒,甚至會主動保全更多人的性命,比如對李牧殘忍,避免了秦趙士兵的久戰。比如詐騙齊王建,以為他只是會被痛快地了結生命。

正因為如此,他這一生都沒傳出過嗜殺的名聲。

嬴政的言語把尉繚嚇得半死,卻沒有嚇到王翦。嬴政坑殺趙國的仇人,也沒有嚇到王翦。

但嬴政對於憎恨之人的手段越來越酷烈,這是既定的實事。

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嬴政憎恨上,王翦自己也感到心驚肉跳。

老而貪的六十歲齊王建,被活活餓死。

那麼老而六十多歲的王翦,如果貪了,又會落得個什麼下場呢?

他從床上起來,望著燈燭出神了整整一個時辰,這才用刀筆刻了半夜的告老書。

等到嬴政舉行登基大典的時候,一定會論功封賞。可嬴政是不允許有王存在的。

除了韓國,六國之中的五個國家都是王翦和兒子王賁帶兵打下來的。到了登基大典上,除了諸侯王之位,嬴政還能怎麼封賞他?總不能捨不得諸侯位,就把天子位讓給他吧?

所以登基大典王翦是絕對不能夠去的。

告老書寫好,等時間一到,王翦就拿著上書,顫顫巍巍地上朝去了。

當然,這顫顫巍巍是裝的。

王翦一生只愛用兵之事,對權力也沒有那麼戀棧。嬴政主動給,王翦就要。嬴政不給,王翦就算了。

君與臣的恩和怨,不是那麼簡單的非黑即白。

王翦的功績都仰仗於嬴政的全面支援,王翦用最好的戰績回報給嬴政。

君臣之間,到底誰功多,誰功少,這是無法分清的。談到最後都是誰該退讓的問題。

臣子尚且不能讓一方諸侯退讓,更何況是即將舉行登基大典的天子?

和上司硬碰硬,最後只會引來殺身之禍。

作為一位統帥,如果不懂得規避殺身之禍,就無法保全自己,更無法保全自己手底下計程車兵。

王翦對這一切都太清楚了,所以他選擇了退讓。

到了大殿上,王翦故意裝出老病的模樣,涕淚縱橫地說著自己如何思念故鄉,如何想要回歸故土,然後就順理成章地提出了告老還鄉。

君臣兩個三辭三讓演了一遍,嬴政就把王翦放歸故鄉了。

天下的一切的障礙都被掃除,嬴政終於可以放心地穿上珍藏已久的新衣服,去登基典禮上,讓天下人瞻仰他的威儀。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肉養回來了,看起來威武無比。

大典上,嬴政領著百官,正在昭告天下,他暗中想了很多年,連群臣都沒想到的尊號,皇帝。

皇帝就是功過三皇,德高五帝的意思。

大典的儀式如行雲流水,嬴政雖然很累,但累得樂意。

等整個典禮的禮儀全都走完,嬴政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在心裡回味回味,然後抬頭看天。

平時說胡話的時候,女神就來了。今天最應該出現的時候,就沒沒影兒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赤姓男友

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