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4部分,宇宙的邊緣世界,天馬行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俞亮彷彿再次看到了無數的宇宙飛船在這裡穿梭整頓,然後再透過隧道前往其他更遠的恆星系統。
。。。。。。
“破曉號”太空母艦很快就在紅矮星的周邊安頓了下來,她的配套艦隊也開始有序地忙碌著。
開發一個全新的恆星系統算是一項極為繁瑣和浩大的工程,但是,人類文明早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即使面對一個貧瘠的紅矮星系,也會擁有適宜的改造和發展方案。
其中最浩大的一個工程便是建造一個包圍環繞整顆紅矮星的封閉能量圈(類似戴森球,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
這一封閉的能量圈不僅僅可以完全收集紅矮星逸散出來的光能,還可以為利用紅矮星內部的資源提供技術平臺,從而解決發展過程中大部分的能量需求問題。
在建造計劃中,該封閉能量圈的直徑將近30萬千米,要比太陽系的木星還長一倍,能夠完整地將整個紅矮星全部包藏起來。
整個封閉能量圈一共由1500多億個能量發生器構建而成,每一個能量發生器能夠控制和形成一個覆蓋力場,並精密相連,最終形成完整的球體外殼。
人類文明的科學家早就有過相關的構想: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以滿足失落之地太空要塞對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要求。
因為,每一顆恆星本身蘊藏的能源都是有限的,更何況是一顆黯淡的紅矮星。而且,恆星的絕大部分能量,都在肆意向外輻射的過程中被浪費掉了(例如,太陽系各行星只接收到了太陽輻射能量的大約1/10^9)。所以,一個能夠完全且深度利用恆星能量的封閉能量圈,對每一個宇宙文明來說,都是尤為重要的。
當然,建造這樣的封閉能量圈不僅僅是工程浩大,在技術上要求也很繁瑣。
例如:這樣一個封閉殼體模型,如果沒有考慮到將恆星包含在內的,其自身的重力互動作用,將有可能發生偏離運動,從而導致殼體和恆星直接碰撞,發生災難性的結果(與戴森球不同,失落之地要建造的封閉能量圈直徑很小,幾乎要緊貼著恆星的表面)。
而且,整個封閉能量圈還必須充分考慮到小行星、流星的意外襲擊。幸而,恆星失落之地只是一顆黯淡的紅矮星,它幾乎沒有特別劇烈的恆星活動,如弓形激波等,否則,封閉能量圈也會受到巨大的挑戰。
當然,包圍紅矮星並非獲取能量的唯一途徑,在失落之地太空隧道和要塞重建的過程中,原宸等人還可以選擇製造中型黑洞電池能量源,以及重元素衰變等不同方式來確保後續的生產活動。
(不管在哪裡看到這本書,都請大家花費一些時間幫忙投一下免費票,十分感謝各位書友一直以來的支援。)
(未完待續。。)
第535章 攻佔即墨
雖然在這殘破的新世界,人類文明的科技傳承出現了斷層,甚至是嚴重的衰退,但幸運的是,孤島星還有一批科學家和工程師倖存了下來。而且,原宸作為科學領袖,幾乎掌握了人類文明巔峰時代絕大多數的科學技術。
現在,新世界的人類文明陣營需要的是時間,以及一個擁有高度凝聚力的政權體系。
新世界想要再次飛躍式發展,一定離不開大量的建設,還要維持不斷增加的人口需求,就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指數級別增長的能量要求。
而在紅矮星失落之地建造大量的空間隧道,所需要的能量則更為驚人。這便是原宸要建造封閉式能量圈來收集整顆紅矮星能量的原因。
除此之外,小型人造黑洞(小型之下還有微型,主要用於黑洞引擎)的建設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中。
小型黑洞的意義一方面可以成為穿梭的能量源,令一方面,她的強大引力效應是扭曲時空,連線空間兩點的鑰匙,是建造空間隧道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在原宸的計劃中,除了小型黑洞以外,他還要組織建設大量的微型黑洞電池,就像維持陳淑琴休眠艙萬年運轉的那顆黑洞電池一樣。
“迷你黑洞”電池,可以將一個質量為一萬億噸以上的黑洞,束縛在僅僅只有一個原子半徑大小的時空內。
當然,以人類文明的現有科技實力,想要隨身攜帶這樣的黑洞電池,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試想一下,有朝一日,我們能夠將微型黑洞電池像手錶一樣佩戴在手腕上,那將是一項多麼酷炫的技術。
。。。。。。
就在原宸抵達紅矮星失落之地後的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