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強敵高幹,準備就緒
九宮格夫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 強敵高幹,準備就緒,劉協:我真的只想禪讓啊!,九宮格夫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說漢匈雀鼠谷一戰之後,劉協原本以為匈奴人會很快就反攻回來的,畢竟匈奴此戰雖然將步卒丟了大半,騎卒的損失確實是不算大,可以說打得他們雖痛,但是並未損失元氣,正是趁漢軍苦戰過後士卒疲憊,反擊的一個大好機會。
這,也是連劉協這樣的新手都看得出來的道理。
然而奇怪的是匈奴並未如劉協所想的一般馬上攻來,一直到了天色傍晚,連司馬懿都率領著河東本地的郡卒陸陸續續的趕到了,也沒看到匈奴反攻的影子。
在眾將的建議之下,劉協命李典直接解散了本部兵馬,混入了這支步卒之中,接過了韓信嶺的防守工作,自己則帶著鐵騎回了用安縣暫時歇息,論功請賞。
而李典則開始在雀鼠谷之內修建鹿角、陷馬坑、各類陷阱,並在山谷的峭壁兩側嘗試修建箭樓。
這是奔著要將雀鼠谷給修成死亡通道了,不指望在此就能擋住匈奴,只希望能借此地形優勢多給敵軍造成一些殺傷而已。
本來,李典也沒指望他一個臨時工能將防禦工作修得多好,結果箭樓修了四座,匈奴沒來,修了六座,匈奴沒來,最後一隻修了近五十座東西對稱,全部木製,以鐵釘釘在峭壁之上可以讓兩名漢軍在上面從容射箭的箭樓之後,這匈奴還沒來。
給李典都整的有點不會了。
你們再不來不用來了啊!
當然,匈奴不來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呼廚泉的命令沒人聽了而已,他自己不肯讓自己的本部兵馬當先鋒,別人自認也不肯讓自己的本部兵馬當這個炮灰。
人家大漢這頭是天子親自來了,人數雖少,但雀鼠谷那是個什麼地方他們就算以前不知道的現在也知道了,人再多也沒用啊,天子的親軍就算拼不死他們整個匈奴,但拼死一兩個,乃至於個大部肯定是沒問題的。
傻子才為了你所謂的大匈奴的榮光去跟天子拼命呢。
事實上這樣的僵持一直持續了近半個月,直到高幹都完成了秋收了,帶領著太原與上黨兩郡的漢人主力軍團趕到,親自去找了那些匈奴貴族們談了話,這才讓他們重新勉力了起來。
呼廚泉的話他們可以不聽,高幹的面子大家卻是不得不給的,畢竟高幹的背後還有袁紹,大家現在已經押了袁紹贏了,自然只能跟著一條道走到黑了。
當然,說好的河東郡打贏之後肯定得給他們,他們也不一定就想在河東放羊牧馬,但大肆劫掠一番刮地三尺還是想的。
高幹命令部將鄧升擔任護匈奴校尉,命令匈奴各部各出勇士,以漢人官吏充當軍司馬及各部屯長,湊了兩萬匈奴騎兵,以為精銳,這才重新對韓信嶺發起了進攻。
說來,此時的高幹比原本歷史上的高幹其實是要強那麼一點的,因為原本歷史上高幹真正使得上勁兒的,主要還是靠上黨一郡之地,此處畢竟是冀州門戶,袁紹藉著打黑山賊的機會將這裡也清理了一遍,是高幹可以在這裡進行相對比較深入的治理。
而太原郡的情況就相對更復雜了一些,這地方,世家大族太多了,而且幷州因為胡漢同居,形勢其實比其他州郡更加複雜一些,以至於這邊的世族幾乎都有些豪強化了,各自所佔的土地、奴婢、佃戶無數,本族人口也多,都有著那麼點門閥的趨勢。
比如陽曲郭氏、祁縣王氏、陽邑令狐氏、祁縣溫氏、以及大名鼎鼎的郡望,可以稱之為大漢最最頂級世族的晉陽王氏,又被稱之為太原王氏!
太原畢竟還是袁紹的治下,這些已經有了門閥趨勢的豪強可以說正好是劉協歷次改革都比較受衝擊的一方,尤其是在呂布對待汝南袁氏,不管殺對殺錯,在不可放過一個的核心思想之下一共殺了四萬多人的情況之下,一時都有點被嚇住了。
這特麼確實是有點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事兒了,至少對東漢這些世族豪強來說,有點突破他們的想象力了。
而建安大典麼,除了太原王氏出了一個王邑算是勉強趕上了末班車之外大家都有點趕不上了,而且比學問他們自認也比不過潁川那幫牲口。
恰好,袁紹建趙之後對他們這些人都挺友好的,比如原本的雁門太守郭縕就在袁紹的命令下改任了太原太守,自己守自己家可還行。
因此這些人你要說對袁紹有多麼的忠心吧,肯定也不至於,畢竟他們也沒進袁紹的核心幕僚圈子裡,嚴格來說他們只是進了高幹的核心圈,但是力所能及的條件下,並不過分的幫袁紹出出兵,繳下糧,這肯定是沒問題。
因此,高幹在秋收之後很快就聚攏出了八萬兵馬,不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