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州之變(12/20)
九宮格夫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州之變(12/20),劉協:我真的只想禪讓啊!,九宮格夫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郭圖投降,劉協在眾將士的擁躉之下,又帶著近一萬名的俘虜回師郯城。
還不等想好這些俘虜怎麼安置,可就突然收到種輯的所謂前線軍情:
夏侯淵已經率領泰山兵攻破了青州的治所臨淄,目前正在與呂曠、呂翔兩兄弟在樂安一代對抗僵持。
而趁此良機,種輯已率臧霸等泰山賊寇,目前已攻略北海國全境,東萊全郡傳檄而定,目前正在進攻齊國。
不出意外的話,是以濟水為界,青州東部的北海國、東萊郡、齊國已經盡歸朝廷所掌握了,至於樂安、濟南、平原三郡國,至少目前還掌握在袁紹的手裡。
劉備在得知這一訊息之後居然還主動上表,表示願意領兵去攻打平原,他在平原素有威望,說不定可以兵不血刃的就把這地方給拿下了呢。
這仗打的就跟做夢似的,莫名其妙就一直打仗一直勝,屯田之兵壓根就沒有徵闢,卻一直贏,俘虜就像是滾雪球一樣的越滾越多,自己這邊的將士卻幾乎連點損耗都沒有。
偏偏所有人都還一致認定這一切都是他早有謀算的,你說氣人不。
這打的都是什麼神仙仗啊!
這下,連他自己都相信這是所謂的天命所歸了。
當然,種輯的奏表倒也並不只是單純邀功的,首先他信中十分明確的說明,臧霸等泰山賊士氣並不算高,純粹是被他碰瓷,給碰出來的。
眼下青州東部好打的地方都已經打完了,他們也都有了不少的繳獲,再打下去就是硬仗了,臧霸等人都不想打硬仗,只想趕緊回徐州看看自己被分到的田是什麼樣的。
只想趕緊回家把地給種上,不誤春耕,嗯……不誤春耕是不可能的了,但至少還能種點瓜果。
畢竟他們雖然也被屯田了,但老百姓都是不好忽悠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這個道理大家還是懂的。
種輯認為,其實只需要讓他們切實的看到自己被分到的土地,這士氣就能夠穩定,只要能挺到秋收,朝廷確實不收繳他們的稅賦,下次打仗保證就能士氣高昂,但現在,泰山賊切實是已經不堪大用了,請求天子准許他們回徐州休整。
這一點當然沒什麼問題,劉協還特意叫來司馬懿一塊商量,司馬懿也認為,佔點便宜就得了,如果進一步得寸進尺,極有可能就會演變成與袁紹的全面戰爭。
朝廷與袁紹之間必有一戰,而這一仗打得越晚,其實就越有利。
這也很好理解麼,朝廷所佔據的司隸地區、南陽地區、豫州、兗州、乃至徐州地區都是天下之精華,無論農業基礎還是經濟基礎都是天下之冠。
只不過是因為連年戰亂,人口流失極其嚴重,加上曹操這些年東征西討,朝廷中樞疲敝不堪,這才導致他們遠弱於袁紹。
當然也是曹操和朝廷這兩年發展的太快了,快到來不及消化和吸收這中原地區的精華。
朝廷一方,就相當於一個原本很強壯的人,結果失血過多了,需要時間來回血,而袁紹呢,相當於原本沒那麼強壯的人,現在卻幾乎滿血。
從這個角度來說,原本歷史中袁紹不聽沮授之言,執意決戰,也真未必就是錯的,沮授所謂的輕騎騷擾之策,其實可行性並沒有特別高,這兩塊地盤之間隔著黃河呢,哪那麼容易讓你騷,曹操手裡握著朝廷大義,倆人到底誰騷誰還不一定呢。
而眼下這個時空就更上如此了,南陽,徐州,都在屯田,朝廷原本就沒什麼糧秣了,拿下徐州,劉協又聖母心發作把下邳存糧全都給賑了,即使是軍屯之兵,那也要等到秋收以後才好用的。
所以司馬懿的意思是,哪怕是青州已經到手的地盤全都不要了,吐出來,也一定要保證等咱秋收了以後再打,千萬不能再增兵去刺激袁紹了。
劉協深以為然,卻問道:“可是你說袁紹,會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等到秋收以後麼?”
司馬懿聞言篤定地道:“袁紹,恐怕比我們更不想現在打。”
“一來,他剛剛剿滅公孫瓚,大部隊從幽州剛回來,將士們都很疲憊,河北地區氣候比中原地區更冷,春耕的壓力只會比我們更種,誤了農時的將士再不種地,怕是就連瓜果也種不了了。”
“二來,幽州的地盤剛拿下,人心未附,怎麼也得讓他消化,而且他剛剛才殺了自己的頭號大將麴義,軍心必然不穩,他需要時間鞏固軍心”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出師無名,他總不能,以大漢大將軍的名號,來與您這位大漢天子對壘沙場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