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郭嘉啊,郭嘉
九宮格夫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郭嘉啊,郭嘉,劉協:我真的只想禪讓啊!,九宮格夫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所謂為官三思,思變,思危,思退,這世上從來都是不缺少聰明人的,善於思進的人猶如過江之卿,可懂得思危,能夠思退的,確是真正的鳳毛麟角。
要不怎麼說荀彧是頂級的王佐之才呢。
潁川人如今在朝堂的勢頭太盛了,花團似錦,烈火烹油,這可不一定是好事兒啊,他們潁川人現在幾乎都要壟斷政權了,卻是手裡半點軍權都還沒有呢。
天子這樣的雄主,自然是不可能讓他們去染指兵權的,他們也沒機會染指兵權,在他看來,潁川派頂多只能再維繫現狀了,再多往前走半步都是取死之道。
他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如今的權柄已經過於重了,錄尚書事的楊彪現在已經明顯沒法壓制自己了,曹操倒是能,但事實上曹操人在新野,現在已經越來越少的過問政事了,可能,以後也只有在事涉太子的時候這位亂世梟雄才會露出他那猙獰的爪牙了。
至於劉備,他壓根也沒錄尚書事,倆人都不挨著。
可還是那句話,這世上能去思危思退的人太少了,這個道理他明白,但其他的潁川人可不明白,或者說是不願意明白,還處在思進的層次呢。
這次宿衛換血,潁川人明明都已經藉著宿衛吃了這麼多的紅利,都快吃成大漢的特權階級了,還在那搶著把孩子往宿衛去送呢,至於太學和郡學任教的授業之職,找他過來遞話的現在已經少說有兩百多人了。
就賈詡那個不粘鍋的性子,一點黑臉都不使,但凡是他不明確反對的這貨都敢批,再這麼下去太學可以改名叫潁川書院分校了。
然而這種後退的話他作為潁川士人事實上的首腦是不可能說的,一個成熟的政客永遠都不可能背叛自己的階級。
所以種輯作為京兆人士首腦,這個時候公開與他在人前翻臉就很合適了,許都城內無秘密,這事兒明天就能傳的滿城風雨,倆人演雙簧,也更容易控制其中分寸,做到最終鬥而不破。
這對種輯是有好處的,他也可以順勢退一步,有荀攸的這一層關係在,他與種輯之間也能維繫一個最基本的互信。
至於荀攸,隨著太子的出生,他在政壇的重要性已經大減了,還賴在尚書的位置上太顯眼了,是時候為了荀家做一枚棄子了。
………………
第二天,種輯與荀彧不和的謠言傳開之後,一切也確實如荀彧所料,潁川士人同京兆士人圍繞著宿衛之權,親密無間的蜜月期也宣高結束,小一輩年輕士子中甚至一天之間就因為飛鷹走狗之類的事情出了三起打架鬥毆之事。
其中有一起,兩個紈絝看上了同一個妹子,都想娶回家當小妾,也不知怎麼就那麼巧,正好荀攸路過,也不知是抽了哪門子風,堂堂尚書檯尚書,五官中郎將,居然跟兩個小輩計較上了,非說這是強搶民女,火爆脾氣一上來,把兩個小輩都給弄死了。
給關羽愁得焦頭爛額的,甚至直接上表請求朝廷趕緊安排一個新的許都衛。
自從司馬懿升官之後這個職位一直都空著呢,維持京城治安的權利自然也就落到了持金吾的頭上,關羽實在是不願意處理這種誰誰誰家小子和誰誰誰家外甥鬥毆這種狗屁倒灶的破事兒。
尤其是事涉荀攸,這破案子著實頭疼,實在非他所長。
劉協也覺得這樣不是個事兒,索性就在朝會中把這個問題給丟擲來了,道:“諸位公卿,今天咱們說正事兒之前先把這事兒定一下吧,你們認為誰能擔當這個許都令的職位?”
說著,劉協很自然就看向了荀彧。
然而荀彧見狀卻主動站了出來,道:“陛下,臣以為許都令名為縣令,其實職權與京兆尹差不多少,臣以為,朝廷遷都是早晚的事兒,不如還是讓京兆尹暫時行使職權吧,一事不煩二主。”
於是劉協又看向了司馬懿,問:“你的意見呢?”
“臣……這個……陛下,臣最近正在家中閉門苦讀建安大典,深感自己還有所不足,臣以為許都令之職,臣實在不太勝任。”
老實說司馬懿不太想繼續當許都令了,這活兒說實在的真不太好乾。再說他一直以來實際上擔任的是劉協的謀主,事實上也不太適合再幹這差事了。
曹操這時候卻突然道:“陛下,臣也以為,讓仲達繼續任許都令有點不太合適。”
“哦?”劉協聞言立馬就來了精神,這個曹操,終於願意重新在重要崗位上安插自己人了麼?
“大司馬可是有心儀的人選?快快講來,朕無有不準。”
“回陛下,臣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