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鄴城換南皮,雙贏
九宮格夫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七章 鄴城換南皮,雙贏,劉協:我真的只想禪讓啊!,九宮格夫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如果單單從軍事角度考慮,許攸就算真的帶著整個鄴城投降,直接坑死袁尚,這樣的功勞根本不值一個縣侯,鄉侯頂天了,甚至有可能乾脆就是都鄉侯。
因為對於曹操來說,軍事上收拾袁尚唯一的困難就是糧草不足,而這個唯一的困難,隨著甄逸的投降已經完全解決了。
袁尚的實力,甚至比曹操預想中還要差勁一點:士氣不足,上下不能同心,將士不願用命,戰時缺乏靈活,等等等等,就這麼說吧,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曹操和手下的文武們一共收到了一箱子來自於袁尚手下的信件,大多都是攀交情談條件的,最不濟的也表達了一下自己身為漢臣的政治立場,而有些急躁的更是直接表達出了自己願意棄暗投明的心思。
可以說雖然表面的軍隊數量來說與袁紹時期相比相差還不算太大,至少有袁紹時期六七成的體量,但是實際的戰鬥力可能就只剩下三四成了。
而曹操這邊呢,手下不管是兵還是將,都是絕對意義上的老兵了,而且在劉協莫名其妙的一頓瞎改革之下,軍制上已經無限的接近有史以來戰鬥力幾乎最高的府兵制度了,相比於原本歷史上的曹操,其實反而是強了不少的。
這一加一減之間,只要有充足的軍糧,曹操完全可以說是將袁尚按在地上想怎麼摩擦就怎麼摩擦,鄴城到底是投降,還是打下來,差別並不會特別的大。
甚至如果許攸真的獻城投降,並且順便坑死袁尚再重演一次官渡之戰的話,作為老朋友的曹操不但不會因此而感到開心,反而會特別的苦惱才是。
袁尚如果沒了,他還怎們養寇自重呢?
總之,許攸自以為的獻城投降真的不值錢,至少沒有想象中來得值錢,曹操其實一直在為如何趕跑袁尚佔據鄴城,成為名副其實的魏公,但又不過多的折損他的實力,讓他依然可以作為一個寇被自己養著,最好養個二十來年等太子長大後在把他交給太子而絞盡腦汁。
他打仗的時候甚至生怕打得狠了直接把這個袁尚給打沒了。
而魏延客串水軍,突然出現在鄴城城下的做法在曹操看來其實也不是在幫他,客觀來說純屬添亂,主觀來說,更是純屬挑釁。
幾個意思啊,我這頭和袁尚打得正激烈,你跑去鄴城摘桃子?
鄴城是要作為以後魏國的治所的,這破城之功難道要落在你一個楊系將領的頭上?搶功也不是這麼搶得啊!有特麼這麼不懂事兒的麼?我堂堂曹操打個袁尚難道還用你幫?
說真的魏延使出這麼冒險的戰略來,打贏了還好說,打輸了,那肯定是要倒大黴的,因為曹操才是冀州戰場的督帥,是假黃鉞的,魏延這次不經曹操的批准就幹進行這樣的軍事行動,曹操不整死他才見鬼了。
尤其是這次被派來坑魏延的還是夏侯惇,準確的說他也不是被指派的,而是他自己主動爭取的,誰跟他搶他跟誰急,明確的放出話來,只要能整死魏延,兗州刺史可以不做,列侯也可以不做,甚至事後被天子問罪直接殺了也沒有關係。
總之,魏延必須死!
畢竟麼,這個魏延當初之所以能夠從普通的小宗賊一躍而成為中郎將,不就是因為他綁架了夏侯惇,然後像耍猴一樣的牽著遛了大半個南陽麼?
這對一個征戰沙場的大將來說,難道還有比這更屈辱,更侮辱人的事情麼?
這也就是夏侯惇識大體,知道不能給曹操惹麻煩,否則他早就找魏延決鬥了,同歸於盡的那種。
所以這事兒吧,首先是魏延自己理虧,是因為他自己不聽軍令瞎胡鬧,為了搶功而兵行險招所以才遭此大敗,這個說破大天也沒得辯解。
其次是夏侯惇和魏延真有死仇,依著漢朝的社會風氣,夏侯惇這麼幹其實大家都能選擇理解,畢竟這是個為義殺人而無罪的時代,所以夏侯惇肯定不會陪葬。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當許攸帶兵稀裡糊塗的就和魏延的人撞在一起廝殺起來的時候,夏侯惇其實也沒有閒著,拐個彎之後就直撲鄴城去了,而許攸在大勝之後,幾乎是一臉懵逼的,被大軍勝利的腳步裹挾著就一路向北,追著魏延軍逃跑的方向一路就打到了南皮,等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把南皮給打下來之後,差不多也收到了夏侯惇同樣不費吹灰之力打下鄴城的訊息。
這玩意就是戰略換家麼,用魏延及所部兵馬+南皮,換袁尚手裡的鄴城,起碼從表面上來說,誰能說這一波換家漢軍虧了呢?
慈不掌兵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魏延也真的是命大,事實上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