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格夫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百萬人的大工地,劉協:我真的只想禪讓啊!,九宮格夫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概念,不由問道:“你們所說的舊錢,指的是董卓鑄的那批小錢麼?”

“不是小錢,就是舊錢,是董卓亂政之前由朝廷鑄造的舊錢。”

劉協還是沒什麼概念,扭頭問道:“二十枚舊錢能買什麼麼?粟米多少錢一石?”

“回陛下,司隸一代的粟米價格差不做是四百錢一石,二十錢,夠買兩條魚,半隻雞了。”

劉協聞言深深地皺起了眉,並且真的有點後悔此前他沒重視這事兒了。

辛辛苦苦工作一整天,工資的收入只夠買兩條魚或一隻雞麼?

這還是因為洛陽鄰水,且多年凋敝導致相對盛產魚蝦,怕是其他地方連兩條魚都買不著。

劉協現在對漢代的計量單位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本瞭解了,東漢相比於西漢明顯在各種小細節之處進行了偷奸耍滑,秦漢時一斤都是250g,到了東漢時就只有220-0了,退功臣進文吏的後果就是這種全國範圍內的偷奸耍滑,反正彙報的時候資料能好看一點麼,跟gdp注水是一個道理。

也就是說,東漢時的一石糧食,大約也就是五十多斤現代斤,到不了標準的六十斤。

按照五十斤換算的話,每一斤粟米的價格差不多要八錢,也就是說每天每個工人的工資只能買兩斤半的粟米。

如果按後世的糧食價格進行換算的話,何著每人每天的工資還不到十塊錢?

剝削得已經相當厲害了啊!

比如劉協恰巧就因為熟讀王莽傳的原因,知道成帝年間在發徭役修黃河的時候每人每月結算了兩千錢,工資是現在的好幾倍了,而且一個基礎的概念他還是知道的,那就是東漢整體上通貨膨脹是比西漢嚴重得多得多的,物價普遍長了兩三倍甚至更多,人家宣帝時一石粟米的價格只有三十錢。

這讓劉協頗有一些不滿,不過他也知道自己不瞭解情況不能瞎說話,打算回頭再去問問劉曄,這中間是不是有層層盤剝的情況,如果沒有,那就問問尚書檯,朝廷有沒有餘力再給他們漲點。

很快,話題就從工地的情況聊到了民生疾苦的情況,比如劉協就十分關心鹽鐵專營之後,老百姓的鹽用漲了多少。

結果萬萬沒有想到,這些百姓居然告訴他鹽鐵專營之後,至少司隸地區的鹽價不但沒有漲,反而大幅度的下跌了八成以上,給劉協都造懵了。

不對啊,尚書檯那邊明明已經收到錢了啊,收到了好多好多的錢呢,這錢是從哪來的?

事實上這純粹是他的舊有印象在坑他,畢竟一說鹽鐵專營就是掠奪民財,與民爭利之類的,現代人普遍都認為所謂鹽稅就是施加在老百姓頭上的人頭稅。

所謂的鹽鐵專營,包括他所搞的這個合營,他一直都以為是利國而不利民的。

但其實真相與此是恰恰相反的,在武帝年間,加價出售,為朝廷驅逐匈奴立下莫大功勞的食鹽,其售價大約只有糧食價格的兩到三倍,而聽從儒生們的意見,不再與民爭利,鹽的價格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之後,很快就漲到了糧價的五倍以上,到了東漢,這鹽價就徹底起飛了,普通老百姓基本已經告別食鹽了,結果就導致了民眾愈來愈窮,國家越來越弱,豪強越來越牛。

這充分的證明了,國家行為斂財好歹還能要點臉,多少也會兼顧民生,資本家為了賺錢那真是一點碧蓮也不要的。

就這麼聊啊,聊啊,劉協越聊就越覺得自己受益匪淺,很快,太陽就高高的升了起來。

李典提醒道:“陛下,該用膳了。”

“到飯點了?那就在這吃吧,他們吃什麼朕就吃什麼。”

“是。”

李典也不詫異,畢竟這李典也跟著劉協南征北戰御駕親征好幾次了,天子向來如此,出征的時候都是和將士們朝臣一樣的食物的。

所謂仁德之主,可能也只有這麼點優秀品質是不需要腦補的了。

當然,李典也知道出徵的時候天子經常性的晚上嘴饞,讓庖廚給他開小灶準備夜宵就是了。

不過眾工人聞言齊齊一愣,卻是沒想到天子居然會跟他們同食一鍋之物。

而等到煮粥的鍋端過來之後,劉協更是先用筷子插了進去,見眾人一臉懵逼,解釋道:“我就是看看這筷子會不會浮起來,還好,這要是浮起來我就要殺人了,來來來,吃飯吧,回頭立個規矩,以後開飯,自劉曄以下所有官吏必須都跟工人們一塊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佳男閨蜜

往事如歌

寒王縱寵,絕世嬌妃

孤山野鶴

軍旅:笑我學渣?我考入最牛軍校

李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