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子深意解讀大會(下)
九宮格夫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子深意解讀大會(下),劉協:我真的只想禪讓啊!,九宮格夫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聲令下至少萬的兵卒,總還是能以你們李家馬首是瞻的吧?”
李典聞言面色變了變,這話,卻是稍微有那麼一點誅心的。
然而,這確實也是事實。
這,就是劉協改革的這一套措施的弊病所在了。
實際上劉協的這套軍屯之法,已經無限的趨近於隋唐時期的府兵制了,這套軍制具有動員性強,成本低,將士們聞戰則喜等諸多優點,絕對是平天下的妙法,朝廷的兵馬在兩年時間裡脫胎換骨,也是多虧於此。
不過缺點和優點同樣明顯,這樣的兵制之下,培養出幾個軍功貴姓實在太簡單了,彼此之間互相再聯個姻親,立時便是龐然大物。
為什麼北魏以來北朝普遍強盛,但皇朝更迭卻跟走馬燈似得,一般沒研究過南北朝歷史的人除了隋唐之外一個也說不出來?
為什麼李淵振臂一呼,僅太原義從就招呼了三萬人,甚至他女兒都能在長安周邊幾乎是頃刻之間就聚攏了十萬兵馬?
為什麼楊堅都當上皇帝了,卻還怕老婆,被老婆欺負之後賭氣的離家出走皇帝都不當了,卻還要被大臣追回來回宮道歉?他那個老丈人獨孤信的三個女兒為什麼可以嫁給三朝皇帝?
為什麼初唐自建立以來,打李淵開始一直到李隆基,就沒有一次的皇權交替是靠父死子繼的順位繼承?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太子都要造反?真的是因為好孝麼?
說白了這套制度對皇帝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幾乎是逼著所有的皇帝必須英明神武,水平稍微差勁一點,分分鐘就會被推翻。
也就是唐朝,一連好幾代都出了還不錯的君主,君主不行的還有老婆頂上,這才在這套變了態的制度中生存到李隆基時期。
眼下,在東漢,這群當世最頂了尖的腦袋瓜固然不知道四百年後發生的事情,但是基本的判斷力還是有的。
天子的謀算之深,思慮之遠,翻遍史書也找不出這樣的人,或者說簡直就不像是個人了,連他們都考慮到的問題,天子又怎麼會考慮不到呢?
“本朝自光武以來,退功臣,進文吏,這固然也是善政,但實話實說,今時今日,禮樂崩壞,這禍根難道不正是那個時候就埋下的麼?天子重爵,恐怕以後要反其道而行之了,咱們這些人管著朝中大政,這以後的侯爵,怕就全都是實權的侯爵了,收天下侯爵入河南,此確實是一妙法啊,現在趁著天子春秋正盛威望正隆的時候做,阻力也會小一些,至於這勳貴議政,天子會不會反其道而行之,最終進功臣,退文吏呢?”
楊彪聞言也道:“卻是如此,曼城是忠義之士,所以才會盡去兗州祖地,舉族遷往南陽,但天下豪強何其多也,尤其是荊、益、揚三州之地,家中人口比曼城家還多的,少說也有十幾家吧?如何能保證人人都如曼城、太尉這般的公忠體國呢?便是曼城自己,又如何保障後代也如曼城這般呢?”
眾人再次紛紛點頭,卻是李典臉紅著苦笑了一聲,道:“諸公,莫要再說了,說起來我現在也是都鄉侯,這算是列侯了,勳貴之家也算我一個吧,南陽的田我不要了,仲達兄,還請為我家數萬口的家人在河南另尋一處寶地啊。”
司馬懿見狀笑道:“曼成兄公忠體國,懿實欽佩之,自當為曼成兄令尋寶地。”
李典卻是在心裡罵了一句:又特麼要搬家了。
我當上家主都沒有兩年,卻特麼搬家了兩次?我這是好幾萬人的大家族啊!
卻是荀悅道:“曼城莫要心感不忿,若真是進功臣而退文吏,對我等詩書傳家之人是禍非服,對爾等軍功之家,卻是大好事了,你既首倡此義,難道天子還會虧待你麼?在這裡,確實要先恭喜你們才是了,也就是你們家恰好搬到了南陽,其他人想搬,還沒這個機會呢。此舉畢竟是從徙陵之法演變而來,河南的無主之地雖多,也是有限的,其他人家可不能讓他們舉族而來,將嫡系百餘人搬來也就是了。”
劉備聞言卻是笑道:“我看,不是曼城心有不忿,而是仲豫你心有不甘吧?仲豫你也休惱,我看進功臣是肯定的了,卻也未必就要退文吏,當年光武行此法也是善政,天子遠謀,絕不會如此不智,此策明顯天子只說了一半,後面,必然還有後手,這卻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揣度的了。”
眾人紛紛再點頭。
卻見司馬懿皺著眉道:“就算是隻有這半策,恐怕,也還有第三層的深意啊。”
“哦?還有第三層?仲達又想到了什麼?”
“勳貴直接參政議政,對咱們來說都是好事,咱們和咱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