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灩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利之所趨幾處熙攘情之所起一往而深(一),浮生小記,金波灩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引起王妃的不快,便趕緊抬頭看了看,只見盧八娘似乎並沒有什麼反應,而是接著問:“崔尚書送哪個女兒入宮,你知道嗎?”
“這倒是聽說了,是他的嫡出女兒。”
崔尚書是崔相的嫡長子,他的嫡出女兒也是正是盧七娘的小姑子,盧七娘兒子——也就是崔家未來家主的親姑姑。崔家真是捨得下本錢,但也從側面說明士族慢慢在墮落,竟然把嫡女送進皇宮當妾,在士族勢力超級強大的本朝確實很少見。
“盧家呢?”
“聽說盧家三房要送一個庶女。”司馬十郎無法理解盧八娘對於出身並不真正在意,也不能理解她對盧家也沒有多少感情,便小心翼翼地說:“據說盧家的這位女兒相貌特別出色,與嫁到尹家又和離的那位九娘不相上下。”
盧九娘顏色好,是傳自她的生母,三伯父還有不少相貌出色的姬妾,送到宮裡的妹妹自然應該美貌吧。這個妹妹在盧八娘離京時還是少女,印象已經不深了。她關注地問:“盧家長房沒有送女兒進宮?”
“沒有,似乎盧家長房現在不如三房顯赫,三房又與陸家五房聯姻了。盧九娘和離後又嫁進了陸家,只是那位郎君年紀不小了,家裡兒女成群。”司馬十郎覺得王妃一點也沒有想關心自己妹妹的意思,便不再擔盧九孃的事情,又回憶著說:“好象陸家和寧家也送了人。”
見也問不出再多的訊息了,盧八娘便擺手道:“十兄一路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別忘了把這次在京城的見聞詳細寫下來送到王爺那裡一份。”
然後她凝神琢磨了一會兒,之前孟來來淮北時還說朝中要按士族譜來任命官員,轉眼間卻重新啟用庶族,看來皇上的地位穩固後雖然還捧著士族,但也開始啟用庶族了,朝堂的格局慢慢在變。對於一個封建□□的帝王,他不可能發自內心地願意與士族共治天下,而想收回士族手中之權最方便的辦法就是重用庶族。而且皇上恐怕也打算用廣納後宮的方法平衡朝局,進一步加強皇權。
由此也可以推匯出,皇上對於淮北的態度也會愈來愈強硬了,就如陸紀書和徐世昌正是按照皇上的指示拿齊王過世的事鬧了那麼一場。
不過,不管皇上還會使出些什麼手段,淮北都不會輕易屈從,而要對淮北動武,朝廷既沒有藉口也沒有實力,那麼就會在其它方面動動心思。
盧八娘果然猜對了皇上的心思,春天到來的時候,皇上下旨令各地藩王入京,這個旨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針對淮北王的。
司馬十七郎上摺子依舊以淮北戰亂為原因推脫了,這一次朝廷很快就有了回應,命淮北王將淮北交給陸徐兩位刺史回京,當然司馬十七郎更堅決地反對,他反駁道:把淮北交給陸徐二人也就是將千金置於三歲孩子手中,在一旁虎視眈眈的胡人很快就會重新佔據淮北,如今的大好形勢傾刻就會失去,他無論如何也不做這樣的千古罪人。
朝廷的下一步竟然是命淮北王世子進京讀書。這一次上摺子的是世子的師傅邸榮,他洋洋灑灑地寫了上萬字,駁斥了朝中的無恥佞臣,先皇離去不久,竟有人忘記遺詔了嗎?世子剛滿三歲,哪裡能離開母親?況且淮北王為司馬氏一家骨肉,在淮北獨立支援抗胡,難道還要送質子進京?
盧八娘沒有心思關心這些口舌之爭,即使司馬十七郎一貫有些愚忠愚孝,從心底裡認為忠君愛國是大義,也決不會腦殘地把淮北拱手相送,更不會把兒子送到京城。至於淮北的普通軍民,他們過上了不錯的生活後自然是淮北王最忠實的擁護者。對於她來說,眼下最要緊的事是儘快把淮南的財產轉移回來。
果不其然,淮南的煤礦首當其衝被皇上封了,石炭不再允許自由買賣。
好在盧八娘從淮南開始產出石炭起,就一直在努力積攢石炭,現在大青山的冶鐵廠外已經堆了幾座小山一樣的石炭。戰爭年代嘛,物資儲備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石炭這種物資,儲存起來再方便不過。
淮北石炭礦已經探明,現在將陳春煊及他手下的礦工們接到淮北,馬上就可以開採,盧八娘手下的船隊停止了一切其它事宜,全力以赴地運輸人員,在陳春煊的努力下,共有近萬名礦工願意來到淮北,他們日後會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