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灩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機緣難得擴大基業世子掌印鎮守後方(二),浮生小記,金波灩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次淮北王出征,並沒有將將管理淮北軍後方的大權交給她,而是留給了淮北王世子。雖然世子還小,事情還是由淮北王妃做主,但其實還是有名義上的不同,心理上的感覺也就不一樣,不過盧八娘沒有一點失落,母親對兒子,只會盼望他會超越自己。她也如十七郎一般,定期帶著旭兒處理公務,逐漸培養他的能力。

淮北的公務盧八娘表面上已經放手很久,但其實並沒有生疏,當然現在也與原來有些不同,實行多年的官員選拔和考核制度已經使淮北的政務更加正規有條理。無論是平北城周圍百姓的遷徒,還是軍備物資的運送,都有一定之規,讓她比淮北初建時輕鬆多了。

每一天都有前方的戰報送回來,淮北王帶大軍向西南進發,沿途招雍州、楚州、益州人士加入勤王大軍勢如破竹地打到益州當年的刺史駐地,然後他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向京城前進,一路攻向氐族世代生活的山區。

原本齊挺在最初得到淮北王不肯與他合作的訊息後並沒有立即撤兵,而是加緊了進攻京城,但是看起來風雨飄搖的朝廷卻出人意料地撐住了,大敵當年,平時互相拆臺的各方勢力空前團結共同守城,齊挺損失嚴重,又見各地勤王的兵馬陸續前來,只得扔下大量的屍體向益州後退。

淮北軍與齊挺在不久前崔嶸與齊挺博殺的地方相遇了,結果完全相反,氐族軍隊全軍覆沒,齊挺死於亂軍之中。

可另一路淮北軍卻沒有這樣順利了,他們在氐族盤居已久的山區中幾乎沒有進展,於是擊敗齊挺後另一路人也進了山,但依舊沒有迅速平定氐族叛亂,淮北數大軍被氐族拖在益州山區了。

得到這樣情報的羯人迅速從西北方向進攻子思城和平北城。鑑於淮北王這次出征時抽調的兵力主要是拱衛平北城的數萬大軍,子思城防守並未受嚴重影響,所以羯人派出數萬人牽制住子思城及衛城的兵力後,繞道直攻平北城。

從地理位置上看,淮北軍所屬的子思城及附屬的幾座衛城,就像一隻雁頭一般地突出於淮北領地,而平北城就是這隻雁頭的眼睛。平北城東邊連線淮北軍大營,南邊是雍州陶家,西邊是氐族,北邊是羯人。

處於這樣危險境地的平北城完全靠周圍四座衛城的駐軍來保障安全,現在四座衛城內空蕩蕩的,便使平北城完全暴露在羯人面前。儘管平北城城牆堅固,城內的軍民頑強抵抗,但是羯人對於攻下平北城的渴望超出了一切,他們調動了一切能調動的軍力撲向平北城。

自從淮北王北上,在淮北這塊土地上,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羯人被從淮北趕了出來,他們的人被虜去當奴隸,他們的財物被搶走,他們的糧被收割……特別是平北城的建立,將依然留在黃河北部的羯人徹底壓制住。現在淮北王被氐族人拖住了,正是攻下平北城最好的時機!

羯人的進攻是瘋狂的,將領們晝夜不休驅趕著奴隸們填平護城河,督促士兵們向城牆上攀爬,當然他們也沒有忘記派出兩支強兵向東向南擋住前來增援的淮北軍和雍州軍。

淮北王出征後,淮北王妃已經退守老營,她聽說平北城萬分危急便將淮北軍大營內能夠調出的軍隊全部調出援救,當然淮北軍大營內已經沒有太多的人馬可以調動了,因為淮北王發兵益州前也從大營調了大量人馬。

於是淮北軍老營的幾千人馬被羯人擋在了平北城外幾十公里處一片高地之下。這批增援的淮北軍戰鬥力相當差,也從側面證明了淮北王確實將淮北的精兵大部調出,只留下子思城,他以為子思城會護衛住平北城。

羯人為淮北王的失誤而欣喜若狂,然後他們又發現一向與淮北軍協同作戰的雍州陶家並沒有派兵支援平北城,看來,陶耀光是看清了淮北王的失誤和平北城必敗的結局了。

這讓羯人更加欣喜異常,將兵力更加集中起來。如果不是平北城牽制了太多的兵力,他們簡直要揮兵東進直搗淮北軍大營了。

來自東邊的淮北軍被擋住了,南邊的陶家軍坐山觀虎鬥,西征的淮北軍現在沓無訊息,子思城被圍得水洩不通只能自保,平北城指日可下,羯人就在這種信念的支援下將他們全部了力量投入了攻打平北城。

平北城的損失是巨大的,身經百戰的羯人們都看出來平北城支援不了太久了,他們將最精銳的人馬集結在平北城下,準備發動最後一擊。

就在平北城的南門前,羯人隊伍旌旗飄搖,兵士們衣甲鮮明,鎧甲與武器在陽光下閃耀著刺眼的光芒,戰馬不耐煩地在原地踏步,十萬雄兵在淮北城下整齊地列隊,氣勢如虹,似乎立刻就要將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