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灩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百十章 父子二人雙重標準執守一念立人格〔一〕,浮生小記,金波灩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想到母妃竟然賣了個關子,旭兒縱然急卻也沒辦法,只得延途收集了幾個郡縣的材料,與他的屬官們在一起統計計算,又按盧八娘教的方法列一張表,把數字填進去認真琢磨。

“在青山城幾個縣裡都差不多,八歲以下的小兒佔總人口的三成,男女數量基本持平,男孩略多一點;十六歲以下的青少年佔一成半,男子明顯多於女子,而十六歲以上,女子又明顯多於男子了。”

“而吳郡義郡在叛亂前的資料顯然不同,不論多大年齡,男子的數目要遠遠多於女子,而且越是年齡小越是明顯。但是叛反後又不同,十六歲以上女子要遠多於男子。”

旭兒在盧八孃的啟發下慢慢得出了很多的結論——人口在降生時男女是基本平衡的,也就是有一個男子就有一個女子。

——在貧窮的地方,很多家庭都溺殺女嬰。

——隨著淮北大治,人口數量增加非常快。

——戰爭中損失最多的人口是成年男子。

——一個地區經濟繁榮,能吸引各地人到此,其中包括大量女子。

——女子的平均壽命要比男子長……

“原來母妃當年是為了平衡陰陽,保證人口數量的增長。”旭兒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的結論講給盧八娘又理解地說:“戰爭中死了那麼多的青年男子,多出來的女子只能做妾了。”

中國歷史上形成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原因有很多,有權有勢有錢階層貪圖享受,傳統多子多孫思想的影響……但是歷朝歷代戰爭導致的成年男子人口銳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旭兒是真長大了,”盧八娘欣慰地笑了,然後又正色說:“還有一點,那就是畢竟納妾是幾千年的習俗了,母妃也要順應時勢。你一定聽過,治大國如烹小鮮,有多少人雄心壯志,恨不得馬上改天換地,其實並不可取,反而容易生出大亂子來。每有政令更改,要謹慎再謹慎。”

王莽也好,隋煬帝也好,他們其實都有有大才的人,只是目標太過深遠,行動太過急切,最終只能徹底失敗,反而還落得千古罵名。自己不願意過多影響旭兒就是為此。

旭兒鄭重地點頭,他原本就知道母妃才華出眾,可是這一番談話還是讓他認清自己過去還是對母妃瞭解不足。古人說一葉知秋,母妃就是這樣,只看戶籍冊子旁徵博引就能講出這麼多深刻的道理。

他靜默了一會兒,突然問:“母妃,你會反對我納側妃嗎?”

兒子的心思盧八娘還是知道的,自從狩獵回來,旭兒又與賀家的那位娘子見過幾面,賀家人很明顯很努力為賀小娘子與淮北王世子相遇創造時機,而旭兒也很願意地接受了。

雖然只是一大群少年們在一起出遊、閒談,完全都在世俗允許青年男女接觸的範圍內,甚至旭兒的表現也很剋制,剋制到一直暗暗盯著的盧八娘都沒確定他竟然真戀愛了。

“是賀家的那個長得特別漂亮的娘子?”

“嗯,我原想等娶了正妃再把她納為側妃。”

盧八娘撫額,旭兒的思路簡直與司馬十七郎如出一轍,正統、符合禮教。他能這樣想盧八娘完全不應該有意外,畢竟旭兒就是在這樣的教養中長大的。

“母妃不會反對的,”盧八娘猶豫了一下還是說:“賀家的女兒還不錯,你若是真喜歡她,娶她為正妃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你父王那裡我去說。”

“不,我正妃必須是高門計程車族女,我雖然喜歡賀氏,但也不會為她亂了嫡庶。”旭兒拒絕了,然後撒嬌地靠在母妃身上,“如果母妃能幫我勸說父王,就讓我納了賀氏吧。”

盧八娘拍了拍自己的大兒子,再次感慨旭兒與司馬十七郎的相像,當年司馬十七郎還在窮困聊倒之時就一定要娶崔盧兩家的女兒,現在兒子把選正妻的範圍也確定在高門士族中。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淮北王的正妃出自名門士族自然更符合淮北,甚至全國人的利益。

“好吧,不要擔心你父王,”盧八娘嘆道:“不過旭兒,你一定不要傷害喜歡你,你也喜歡的女子的心。”

司馬啟明初聽母妃允許他納妾,又答應他勸說父五許他納賀氏女為側後非常高興,可聽了母妃的勸告不禁又若有所思,“母妃,賀氏一定願意,她特別傾慕於我。而將來我娶的正妃也要極大度的。”

說完後覺得有些不對,向母妃不好意思地一笑,“母妃我不是說你。”

“沒關係的,母妃確實不夠大度。”盧八娘笑道:“而男人都是喜歡享齊人之福的,所以母妃要離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