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灩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天生異象道士推命先皇聖旨親王北上(二),浮生小記,金波灩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陵就建在京郊五十里外,英郡王一家用了半天的時間到了這裡,住下後司馬十七郎出去了,他要安排好部曲們。另一邊盧八娘手下的護衛們也撒出去不少,明天的祭祀後她也會放手一搏。,
皇家的祭祀莊重非常,禮儀繁複,從第二天晨時開始,一直到未時方才完成。盧八娘一直跟在皇后所帶領的女眷們隊中,依禮祭拜進香。
盧八娘發現寧太后並沒有來祭祀先皇,聽女官們說她病了,無法前來,讓盧八娘更加重了心中的猜疑。但猜疑歸猜疑,她一點也不想去求證,寧太后的結果怎麼樣她一點也不關心。
賜午宴後,眾臣及宗室人等都要送皇上皇后回京,命婦們亦然。這時盧八娘接到司馬十七郎派人傳來的口信,皇上已經同意讓她帶世子回藩地,而司馬十七要留在京城為皇祖父守陵。他讓盧八娘帶著世子直接去吳郡,又把身邊的部曲都派了過來保護她們。
看來司馬十七郎所能爭取到的也不過如此了。盧八娘離開了命婦們的隊伍,揮了揮手,早有人牽過一匹馬來,她騎了上去,身後數百騎部曲跟從她向前面皇上所帶的大隊追過去。
半路上與等待在一旁的朱御史等人匯合,從小路插上,攔到了皇上駕前。早有金吾衛禁衛軍上前擋住他們,盧八娘縱馬上前大聲道:“先皇聖旨,請皇上和英郡王接旨。”
話傳了進去,過了一會兒,攔路的衛士們讓開,盧八娘與朱御史打馬進了由金吾衛臨時圍起的圈子,見皇上身著玄衣,金繡華章,頭戴金冠,正坐在裝飾華麗的絡車上,挑起車簾向著盧八娘嚴肅地說:“英郡王妃,朕已經允你帶著世子去吳郡,為何又回來了?”
因為自稱前來傳旨,盧八娘便也先不下馬,莊重地說:“臣妾本已經帶世子前往吳郡,只是被朱御史攔住,說有先皇聖旨要傳於英郡王,正與臣妾相關,只得調轉馬頭回來。”她騎的是高頭大馬,對上坐在車裡的皇上,居高臨下,眼睛略垂,鳳眼顯得更加狹長,逼人的氣勢就散了開來,讓心虛的皇上也不由得下意識避了開了她的目光。
朱御史一直呼籲北上覆國,老皇上雖然沒有真正出兵出力,但也從不反對,甚至在表面上還是給予一定的支援,比如封個官,賞點財物。但兩場皇權交替,兩個先後登上皇位的年輕皇帝都根本沒心思理北上覆國大計,他早已經被免了官職,每日與支援北上的人士們在一起,但也只不過是空談而已,誰也沒有真正北上的實力和能力。
盧八娘覺得當初陳王請幾位老王爺出面拿出聖旨的主意很好,可以為她所用,所以她就選中了朱御史。正直無私的朱御史的死穴就是北伐,只要是利於北伐之事必然支援,盧八娘很容易與他達成了一致。現在他上前一馬頭,從懷裡拿出盧八娘剛剛給他的聖旨,大聲念道:“特旨,改封司馬益堂淮北王,領親王爵,並封其妻為淮北王妃。命淮北王接旨後率家人子弟北上,招募驍勇,復我河山!凡我司馬氏子孫,皆需盡力相助。”
皇上原本風清雲淡的臉變了,英郡王妃手裡的聖旨不是命他們去吳郡的嗎?怎麼變成了北上?他趕緊說:“父皇已經離去一年,為何聖旨方才宣佈,這其中……”說到這裡馬上感到英郡王妃冷冷的目光,於是停了下來,如果現在自己反對,想來這個女人一定會把事情鬧出來,那麼損失最大的還是自己。
聽皇上並不相信這聖旨,朱御史自然不肯,先皇北上覆國的大計豈能被人置疑?他原本就是以風聞奏事為業的,口才甚好,又聽盧八娘說過原委,早從心裡信了這是先皇的意思,再說成大事不拘小節,就是有些事情對不上也不必深究,最關鍵的是要提兵北上,收復故國。
於是朱御史正氣凜然地說:“當年先帝病重,寫上兩道聖旨,一道封寧賢妃為後,並立下儲位,交給老王爺們,另一道便交給了我,又說‘這些孫輩,唯英郡王頗類我,令他為我守孝一年,便去淮北,輒幾可復我司馬氏河山。’臣便一直密密收藏這道聖旨,今日前來宣旨,不料不能進得皇陵,便找到英郡王妃,由她引我過來。”說完將聖旨交給在場的人傳看。
這份聖旨,無論從玉璽的印跡,還是先皇的筆體,再到內容語氣,無一不令人認為是先皇所書。何況新皇繼位時拿出一份聖旨來,大家已經認了,有了原來的那一份,現在這一份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否認的。
皇上這時心裡已經千迴百轉地想了不知多少遍了,這道聖旨其實他一直在等待,並且做好了應對,用孝道困住英郡王,又提前將吳郡那邊重新佈置,就等英郡王妃帶著兒子過去,可沒想到事情變成了這個樣子。他特別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