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觀世音密碼,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佛學知識跟生活聯絡起來。她點點頭,“看過,很有意思。”
“那你說,劉若英拜佛的地方是哪裡?”
“西藏啊。”
唉,謝惠仁暗自嘆氣,太多的人以為那就是西藏呢,還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那就是布達拉宮、大昭寺什麼的,其實,這只不過是導演的移花接木,況且,導演也沒說那是西藏啊。
“不對,那是甘肅的拉卜楞寺,拉卜楞在藏語裡的原意就是‘佛邸’,這是藏傳佛教很著名的一個寺,也是格魯派六大叢林之一。它可是個藏傳佛教的寶庫,僅僅圖書就有兩萬多函。這本《柱間史》就是他們的鎮寺之寶啊,據說是用銀汁寫的。”(註釋45)
莎莉驚訝地問:“啊?用銀汁寫的?你見過?”
“我倒沒見過,它可不是我這樣的人能見到的啊。不過,1982年,當時的十世班禪大師親自過問,將這本書出了藏文版,2000年,又出了中文版。如果早幾年,這個謎我也許就破不了啦。”
“不。”莎莉調皮地說,“那你也能破,我相信你。”
謝惠仁很幸福地笑了。
34
車子停在山腳下,兩個人步行上了山。這次謝惠仁穿了雙軟底的休閒皮鞋,走起山路來還算輕快。只不過肩頭扛著一把重重的鋤頭,讓他感覺很不自然。
這是車子經過附近的農戶時,謝惠仁臨時想起來買的。當扛著它走回車子的時候,他看到莎莉瞪大了眼睛看著他,好像在看一個外星來客。
“這是幹什麼?”
謝惠仁裝作很神秘的樣子,輕聲輕氣地說,“別忘了,我們也許得挖寶啊。”
不過,謝惠仁現在卻有些發愁了,鋤頭扛在肩上,每走一步山路都讓他感覺加重了一些,壓得他暗暗叫苦。說實話,雖然成長在鄉村,可是謝惠仁根本不會幹任何一丁點兒的農活,他還以為鋤頭跟鐵鍬一樣輕巧呢。他開始擔心那雙拿慣了筆的手會不會使動這個傢伙,看起來鋤柄都被磨得光滑了,在他的肩頭直打滑,他可想不出是怎麼樣粗糙的手能夠攥住它。
到了山門前的空地,謝惠仁終於可以把鋤頭放下來,他的肩頭活動著,另一隻手揉著,看起來壓得不輕。莎莉湊了過來,用她的小手輕輕地捶打著他的肩頭,這讓謝惠仁感覺舒服了很多,他回頭衝莎莉笑了笑,突然臉色一沉,嚴肅地說,“佛門重地。”
莎莉吐了吐舌頭,做了個鬼臉,兩人相視一笑。
“好了,我們得找個有柱子的地方了。”
他們剛要邁步往寺廟中走,莎莉拉了拉他的衣角,“哥,我記得,廟裡好像沒有柱子啊?”
這也確實是謝惠仁考慮過的,這間小廟,其實並不符合寺廟的建制,充其量,這也就是個供奉佛菩薩的庵罷了。正規的寺廟,在他們現在站的地方,應該有座山門殿的,而且一般是三道山門,分別是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合稱為“三解脫門”。而且至少,應該把其中的一座蓋成殿堂,裡面塑兩個金剛力士。
在《大寶積經》裡說,有個法意太子,發誓說皈依佛後要當作金剛力士,所以他後來成為佛的五百名執金剛隨從侍衛的首領,稱為“密跡金剛”。本來是一個人,但是中國文化講究對稱,所以在塑像的時候又給加了一個,只不過一個張口,一個閉口。後人就根據他們的口型不同,說一個在發“啊”的音,一個在發“吽”的音,按佛家說法,這兩個音是梵語開頭和結尾的兩個音,是一切言語音聲的根本。到了後來,甚至有人說這兩個金剛就是《封神演義》裡的“哼哈二將”,越傳越亂。
在山門殿之後,一般應該是鐘樓和鼓樓,再之後的大殿是天王殿,裡面的主尊是彌勒菩薩,其餘的有四大天王和韋馱天。很多小寺將山門和天王殿合併在一起,並取消了鐘樓和鼓樓。這已經是比較簡單的建制了。可眼前這座寺廟,顯然更加簡陋,連天王殿都給取消了,只不過將山門做了重簷,看起來像個沒有前後牆的殿罷了。進了山門,一眼望見的就是大雄寶殿,其餘的建制,則統統看不到。
謝惠仁回答莎莉,“這座寺廟確實是個小寺,沒有那麼全的建制,其實,我也想過這裡沒有柱子,我們儘量碰運氣吧,找個像柱子的東西。”
這叫什麼?莎莉暗自搖頭,這可是胡鬧。
謝惠仁突然想起件趣事,他指著山門前的一塊空地,那裡有塊石頭的基座,好像在以前上面應該立著什麼東西。“你還記得不?原先這裡有塊石碑的。”
莎莉想了想,搖了搖頭,“記不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