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用聲音打通經絡,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青年生理科學工作者就曾在兔腦和猴腦上記錄到了腦電活動,並發表了一篇關於“腦灰質電現象研究”的論文,但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15年後,又一位科學家再次發表腦電波的論文,才掀起研究腦電現象的熱潮,直至1924年德國的精神病學家伯傑()才真正記錄到了人腦的腦電波,從此誕生了人的腦電圖。腦電波其實是一些自發的有節奏有規律的神經電活動,振動頻率範圍在每秒1—30次之間,可劃分為四個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δ波,振動頻率為每秒1—3次,當人在嬰兒期或智力發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極度疲勞和昏睡狀態下,可出現這種波段。θ波,振動頻率為每秒4—7次,受到挫折和抑鬱時的成年人以及精神病患者極容易產生這種波,同時,此波為少年(10—17歲)的腦電圖中的主要部分。α波,頻率為每秒8—13次,平均數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腦電波的基本節律,如果沒有外加的刺激,其振動頻率是相當恆定的。人在清醒、安靜並閉眼時該節律最為明顯,睜開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時,α波即刻消失。β波,振動頻率為每秒14—30次,當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者亢奮時常常出現此波,當人從睡夢中驚醒時,原來的慢波節律可立即被該節律替代。在人心情愉悅或靜思默想時,一直興奮的β波、δ波或θ波弱了下來,α波相對來說就能得到強化,因為這種波形最接近右腦的腦電生物節律,於是人的靈感狀態就出現了。腦電波的節律來源於丘腦,科學家曾將動物大腦皮層與丘腦的聯絡切斷,腦電波的節律消失,而丘腦的電節律活動仍然保持著;如果用8—13Hz的電脈衝刺激丘腦,在大腦皮層可出現類似α節律的腦電波。因此,正常腦電波的維持需要大腦與丘腦都保持完好無損。

圖表:腦電波種類與波形

β(Beta)波14~26Hzα(Alpha)波8~13Hzθ(Theta)波4~7HZδ(Delta)波0�5~3HZ

心電圖和腦電圖分別反映了人體迴圈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振動頻率,此外像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也都有自己的振動頻率。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動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要不斷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呼吸振動頻率就是我們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它隨著年齡、性別和生理狀態的不同而不同,成人平靜時的呼吸振動頻率約為每分鐘16—18次;兒童約為每分鐘20次;一般女性比男性快1—2次。呼吸振動頻率反映了一種生命韻律,在一呼一吸間,我們的生命得以維持。人類的生理過程依靠氧氣提供動力,燃燒營養物質,從而獲得能量。如果不吃飯我們能活上數週,不喝水能活上幾天,但如果沒有氧氣,我們連幾分鐘也活不了。沒有充足的氧氣,想要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是不可能的。我們對呼吸的空氣進行處理的效率,能夠對其他器官產生影響。而心理健康往往因呼吸狀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缺氧會讓人萎靡不振、大腦遲鈍,容易焦慮。相反,充足的氧氣,往往能夠讓一個人感到愉快、滿足、幸福,並保持清醒的意識。許多心理療法都贊成透過呼吸運動來消除受抑制的感情,並恢復受到抑制的衝動。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淺呼吸者”,應該培養有意識的深呼吸,學會調整呼吸振動頻率,這樣才能有效改善身體和心理的狀態。

第三節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2)

15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開始了週而復始的振動,天地萬物慢慢出現,並按照自己的振動頻率運動著。與此同時,宇宙萬物又是相互關聯的,它們不同的頻率彼此發生著影響。人類生存在這個喧鬧的星球上,每天聽到各種聲音,受到周圍各種振動頻率的影響。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透過調整聲音和身體之間的關係來治療疾病。

東方人講究陰陽相合。其實,陰陽相合就是尊重宇宙自然原本的執行規律,按照事物本身的振動頻率來行動。這樣就能夠將宇宙天地的振動頻率、生物體的振動頻率和人的振動頻率協調一致。這是聲音治病的基本原則。無論使用何種聲音治病,都要遵循這個原則,使身體振動頻率與宇宙振動頻率保持和諧一致,按照它原本自然的規律執行。

那麼不同的振動頻率到底怎樣相互影響,又與我們的健康有著什麼樣的關聯呢?當一個物體振動發出振動波,作用於另一個物體時,會發生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振動發生在兩個頻率相同的物體之間。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一個歌唱家歌唱時震碎一個杯子。還有一個《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用鍵盤拆彈驚呆松田

一瓶陳醋

綁架媽媽

指點迷津

超神話降臨

鐵卒

仗劍訣

標點

琉璃妖姬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