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小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節無際深淵,我的生死筆記,周家小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的人可能會說向上遊走是極其愚蠢的,因為暗河一般是在岩溶發育的中期,由地下水匯聚形成的,而不是由明河轉變而成的,也就是說,暗河不存在入口,向上遊走,是一條死路。
但就,就我們當時的情況而言,向上遊走反而是最明智的,拋開下游的危險不說,像這樣寬大的湍急的一條暗河,其形成原因一定不可能是單純的岩溶發育,它很可能存在著一個主要水源,並且是在高處,否則的話,不可能會有這麼大的水流量。只要明確了這一點,一直向上遊走,就可以找得到那個主要源頭,然後從那裡就能很容易地出去。說不定運氣好一些,會碰到有些距離地面近的地方,其上方大地發生了坍塌,形成一個坑洞,或者說碰到了地表的某個注水裂縫,這樣,我們就可以直接從那個坑洞或是裂縫出去。
可能還有人會說,我們並不知道那源頭離這裡到底有多遠,說不定上百公里呢,那我們豈不是不餓死也得累死?
這裡我就不得不提一點,那就是,經過我們這幾天的趕路,神農架其實已經快被我們走個對穿了,我們距離神農架的另一個邊緣,最多也不過三十公里了。而過了神農架,地勢就會相對平緩,沒有了高山,也就沒有形成這種暗河的條件了,也就是說,這暗河,一定是在神農架內部形成的,經過大略的計算,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其主要源頭距此在十到二十公里之間,這個距離,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說,往上游走,其實是一個經過思考和計算的理智選擇。
就這樣,我們決定了前進方向,但是就我們現在的狀態而言,逆流而上,體力肯定是吃不消的。
看了看錶,現在大概在下午一點左右,反正這洞中無日月,白天晚上出發都沒什麼區別,於是我們就決定先休息一段時間,養足精神,然後一鼓作氣,走出這個地方。
我們吃了些東西,然後用揹包做靠背,半躺在平臺上,一邊休息,一邊談論事情,當然,討論最多的,還是關於我們眼前這條地下暗河的事情,畢竟,像這樣規模的一條暗河,也可以說是世間少見了。
兩個小時之後,眾人的狀態都到恢復到了最佳,於是我們便收拾好東西,一個個地跳入了暗河當中。
這暗河的水流也實在是太急,就算是我早有準備,在跳下去的一瞬間也是一個不穩,差點被水給衝下去,我趕緊扒住石壁,抵抗水流的衝擊,這才穩下來,其他人的情況,跟我也差不了多少。
我們幾個按照陳四寶、劉明、媛媛、我、蘇齊的順序排成一條直線,然後開始逆流前進。之所以這樣安排當然是因為蘇齊體力最好,一旦前面人出了什麼狀況,不能堅持的話,他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救援。
這一段水中的經歷,當時感覺起來真是驚險而又刺激的,但是描述出來,卻不免無聊,因為其間根本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所以也自然沒什麼好敘述的。
一個小時,我們前進了一公里左右,然後就開始休息。
說是休息,其實也就是扒住石壁在原地停留一會兒而已。
休息的時候,陳四寶說了一句話。
“我怎麼看著,咱越走,地勢越低了呢?”
他的聲音不大,很快就淹沒在了轟鳴的水聲之中,但是大家卻已經聽清了。
我聽了他的話,心中一回憶,好像還真是這樣,我們前進的過程之中,地勢,似乎真的是逐漸下降的!
但這又怎麼可能呢?要知道,我們一直是逆流而行的毫無疑問啊,水往低處流,逆流自然就是向高處,這是受到重力的影響,全球都是一樣的,如此道理,還能違反不成?
“大概是錯覺吧,畢竟這裡面這麼昏暗,在參照物不對的情況下產生錯覺是很正常的事情。”劉明說道。
“也許,是吧。”
我們當時,都接受了錯覺這個解釋,因為當時的情況確實比較混亂,所以並沒有人去仔細思考這個問題。雖然說,沒過多久,我們就必須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就這樣,我們走走停停,緩慢前行,十個多小時,走了十公里。
這時候,水聲漸漸地小了下來,水流也開始變緩,河道也開始變寬,我們的前進,不似一開始那麼吃力了。
我不由得感到欣喜,告訴大家這是接近水源的徵兆。
眾人一聽,勁頭更足,一鼓作氣,前進了兩公里,到達了水源所在。
然而,在看到眼前的水源之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無言。
我們面前的水源,是什麼樣子的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