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能源、經濟、環境,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可影響全球或區域氣溫變化。由於太陽輻射和火山活動歷史序列資料可靠性不高,以及人們對氣候系統如何響應太陽輸出輻射變化認識的侷限性,目前還無法準確評價其對全球和中國氣溫變化的影響程度。海洋一大氣系統年代以上尺度的低頻振動,如北大西洋濤動(NAO)、北極濤動(AO)、太平洋年代濤動(PDO)或ENSO的多年代振動,對全球和區域氣溫也具有重要影響。人類活動則主要透過土地利用變化以及溫室氣體和氣溶膠排放對地面氣溫變化產生影響。

目前多數氣候學家認為,最近l00年的全球和中國氣候變暖,特別是最近50多年的氣候變暖,可能主要是由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引起的。

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了CO2 、CH4、N2O等溫室氣體,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溫室效應”增強;人類也向大氣中排放了SO2等化學物質,生成硫酸鹽等各種氣溶膠,引起大氣化學過程輻射過程和雲物理過程的變化,導致近地表輻射平衡和氣溫的改變;土地利用變化透過改變陸地與大氣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使區域或局地氣溫發生變化,同時也向大氣中排放額外的溫室氣體和礦物性氣溶膠。此外,包括農業灌溉等人類活動還會影響區域甚至全球的陸地蒸發量,造成大氣水汽含量增加。水汽是比CO2等氣體更有效的溫室氣體,其含量增加也可能引起氣候變暖。

目前氣候學界達成的“共識”,即認為過去50年的氣候變暖很可能是由CO2 、CH4、N2O等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引起的,主要是基於觀測事實和氣候模式分析。模擬研究一般採用全球氣候模式,考慮自然強迫因子如太陽和火山活動,以及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和硫化物氣溶膠等,模擬20世紀氣溫的變化。這些研究表明,當只考慮自然強迫時,模擬不出來20世紀的氣候變暖;當只考慮人類活動時,基本上能模擬出20世紀的變暖趨勢;而當輸入所有的強迫時,模擬與觀測的氣溫變化吻合得最好。由此表明,影響20世紀氣溫變化的主要因子是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和人類活動,而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在近50多年的氣候變暖中起主導作用。

對於1950年以前至少7個世紀北半球氣溫變化,一些研究也給出瞭解釋,認為可能主要是火山爆發和太陽活動引起的,但20世紀初的增暖仍然和人為強迫影響有關。 20世紀火山活動主要施加一個弱的變冷作用,這類似人為排放的氣溶膠效應,使全球地表趨於變冷。由於火山和人為氣溶膠抵消了一部分增暖,因此若單獨考慮溫室氣體濃度增加的效應,其導致的20世紀氣候變暖可能比觀測到的更大。

多數研究者還相信,人類活動不僅引起全球平均地表氣溫明顯上升,也是造成暖夜、暖日和熱浪增多以及冷夜、冷日和寒潮減少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人類活動的影響可能已經使歐洲2003年夏季那樣的高溫熱浪風險顯著增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節 地球的形成與早期地球

第二章 地球環境及氣候變遷史

第一節 地球的形成與早期地球

1、地球的形成

在自然科學中,研究地球以外宇宙環境中各種天體的運動、結構、起源和演化的基礎學科叫天文學。現代天文學認為: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個普通成員。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它是一個半徑約70萬公里、表面溫度達6000K的氣體球,其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K發生著氫聚變為氦的核反應。太陽系有八個行星,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執行著幾十萬顆小行星。太陽系中質量較小的天體還有慧星和流星。

晴朗夜空中有一條橫亙天際的光帶,被人稱為銀河,它是由群星和瀰漫物質整合的一個龐大天體系統,叫做銀河系。銀河系的發光部分直徑約7萬光年,最大厚度約1萬光年,有大約2000億顆恆星,太陽是其中的一顆普通恆星。太陽系中除恆星外,還有不少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團塊,稱為星雲。

在銀河系之外還有數以10億計的龐大天體系統,與銀河系屬同一結構層次,統稱星系。成百上千個星系成群在一起成了大的星系團,更大的叫超星系團。

星系團—星系—恆星—行星二這就是人類認識到的宇宙。銀河系是星系之一,太陽是恆星之一,地球是行星之一。

大爆炸宇宙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溫度極高1000億K、體積極小的奇點。在距今約200億年前,由於目前尚未弄清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隨身空間鄉村小神醫

郭家七叔

開局一個金錢掛

晨鍋鍋

愛上天使

卡車

圓心

紫色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