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部分,左一刀 右一刀,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倚腋5氖憊猓�綽怕瘧瘓�值幕匾淅�擰�

為什麼〃河居時代〃——這樣一個富有誘惑力的廣告語成為笑柄?為什麼當成都人用重金買回河岸居住權卻再也找不到幸福浪漫的感覺?答案很簡單,放眼望去——河水已經不會流動了。

當年窩棚人家之所以在貧窮境地還給我們無窮樂趣,是因為它流動,能在流動中帶來上游的各類訊息:拖鞋、布娃娃、小傢俱……現在它不動了,〃死水〃沒有任何訊息帶給你,只有環保部門為了所謂“環保”派出的垃圾打撈船鬼一般晃來晃去。你不會知道春之將至、秋之將亡,只能皺著鼻頭強作歡顏地在沿河酒吧區溜達,這是人類和河谷之間的互相折磨。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喝老孃的洗腳水”。河水不動了,經歷了那麼多時光,有些東西,你永遠不會找回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停電(1)

我姥姥的姥姥的那輩,用的是桐油燈。按現代觀點來看,桐油燈一點都不環保,不僅會散發出一股很古怪的悶臭,而且油漬還輕微帶毒,一般蚊蟲蠅豕沾之即死。

但我姥姥的姥姥的那輩用著挺美,在昏黃的油燈下,她們梳青絲貼花黃,聽鬼故事念女兒經,有個很美的片語叫“一燈如豆”,意境悠長婉約。那時是同治年間,民間有個說法是桐油避邪,石達開從安順場被五花大綁至成都科甲巷凌遲處死時,朝廷的鷹犬和大內高手們就先用桐油在石長毛身上淋了個遍,說是可以破武功。而且老百姓們伸長著脖子圍觀都齊聲叫好,把石達開剛想叫出的“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生生淹沒……

我姥姥的那輩,開始出現電燈。那時是光緒年間,正在搞“洋務運動”,愛迪生的專利技術被應用在中國的民間。

但沒多少人用,也沒多少人敢用,電燈在某種程度上仍被當成洋鬼子的邪術,據成都地方誌介紹,天回鎮一干老人就散佈:被電燈照過的人,會少一魂三魄,會生怪病。所以成都的電燈普及遠遠比北京、上海要遲,加之停電頻頻,電燈仍被當成“概念產品”存在於極少數開明的達官貴人家中。

姥姥說:還是桐油燈好,不管是否真的可以避邪,至少不會停電。

我媽媽這輩,電燈才真正進入百姓家庭,這得感謝共產黨、毛主席,上世紀50年代,成都新修了火電廠,天天往成都的天空噴著濃煙,每到月底,各家大院裡就會有人迢聲夭夭地狂喊:“收電費嘍!”那是一個國家的幸福生活,雖然最奢侈的家庭燈泡也不過用40瓦的,最講究品位的人也不過在廁所裡安一盞8瓦的小燈管……

但還是經常停電,電壓也不穩,那時候幾乎每家院壩都會自發地湧現出一兩個義務電工,作用是在突然停電時跑出來檢查是否保險絲燒斷了,如是,則從屁股兜裡掏出一根金屬絲熟練地接上,如不是,全院人則熟練地從抽屜裡掏出蠟燭點上——於是人民又回到“一燈如豆”的境地裡。

直到多年以後,我還在懷念上世紀70年代停電的美好時光,那是孩子們的“嘉年華”,因為停電了我們就可以玩捉迷藏、打游擊、點“桔燈”、聽各類鬼故事,聽得脖子發冷總覺得蚊帳背後會倏地伸出一隻手或一條長舌頭來把自己攫了去,但又堅持不懈地聽……每當光明重現電燈重亮的時候,孩子們會遺憾地發出一聲嘆息,因為遊戲結束了。

回憶總是那樣的不可靠,現實與夢境有著很大的鴻溝,存在於記憶中的關於童年時代停電後的溫馨情節,其實並不那麼可愛——至少把它移植到現在就那麼生冷殘忍。

停電了!又停電了!又他媽停電了!雖然我聲稱自己是一個小資並時不時故作“往事如煙”地想象一下上世紀70年代成都停電時燭光點點的街頭夜景,但某一個夜晚,當電這種被富蘭克林發現的玩意兒,像靈蛇一樣嗖地被某隻手抽走時,我還是要發出一聲慘叫,並且聽到鄰居家也依次響起這類慘叫(其傳播速度正好是30萬公里/秒……)

停電不是病,停起來真要命!在這個冬季,停電不會勾起對往事的溫馨回憶,只會引發從面板到骨頭寒冷的生理反應——我的意思是,當現代科技與城市化程序把我們一個個培養成真正的“電氣化動物”後,當我們對“電”這種能源的依賴性已遠遠超過對大米的依賴性後(因為我們還可以選擇漢堡包),停電,就會讓我們成為瞎子成為弱智成為那個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噢,上帝!噢,我的祖母!噢,我的火雞!”

衣——沒電就用不成洗衣機電熨斗;食——沒電就用不成電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機器人的動物世界

柯染

異世童顏

空白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