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李濟傳,保時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語言歷史研究所的傅斯年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身出名門,家學淵源,在北大期間深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為五四運動中最著名的學生領袖。後轉而負笈英德留學七年,潛心於各門西學,並以歷史學見長。趕到南京,說服蔡元培,決定在中研院籌創歷史語言研究所。

1930年中研院召開首屆院務會。(臺北“中研院”史語所提供)

1928年10月,以傅斯年為所長的史語所在廣州東山柏園成立,下籌設史學、敦煌材料、文籍校訂、漢語、漢字、民間文藝、考古學、人類學八個組。創辦史語所的動機,曾見於傅斯年撰寫的1928年度報告書:“中央研究院設定之意義,本為發達近代科學,非為提倡所謂固有學術。故如以歷史言語之學承固有之遺訓,不欲新其工具,益其觀念,以成與各自然科學同列之事業,即不應於中央研究院中設定歷史語言研究所,使之與天文、地質、物理、化學等同倫。今者決意設定,正以自然科學看待歷史語言之學。”王富仁、石興澤編,《諤諤之士——名人筆下的傅斯年傅斯年筆下的名人》,北京: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67—68頁。

如何辦史語所?傅斯年提出:“第一條是保持亭林百詩的遺訓”;“第二條是擴張研究的材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虐愛:強寵公主

大刀闊斧

傾心凰女

1

梁蕭升官記

可否出離

犯罪偵探決定拯救世界

尤絨

小蘑菇

一十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