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話,徐賢妃唐宮日常,容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七話
太宗看她一眼,輕嘆道:“朕還以為你同楊淑妃交好,會同意朕改立恪兒為太子,倒是朕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徐慧搖頭,“就算之前立的不是晉王,而是吳王,今日陛下同樣會問我要不要換太子的。在您的心中,諸皇子雖有能力,卻都不足以擔任儲君。可除他們之外,您又有什麼選擇呢?”
或許這也是歷代明君到了晚年,都尋醫問藥,想要長生不老的原因。他們耗盡一生心血,好不容易造就的盛世江山,怎麼捨得輕易交給別人?若是繼任者不能讓他安心,他又怎麼能輕易地放手?
這或許就是家天下制度的無奈之處了。可讓這些帝王禪讓帝位給賢能之士,他們更是做不出來,寧願把皇位留給自己或許沒有那麼出色的兒子了。人性如此,在經歷了上千年的父死子承製度之後,又有誰能像遠古的堯舜一樣禪讓帝位呢。
太宗思來想去,最終聽從了長孫無忌的建議,沒有二度更換太子。
但現在的長孫無忌和當初已經不同了。過去他能做到在文德皇后的三個兒子中不偏不倚,可現在不行。他是太子太師,和當年的魏徵一樣,都成了不折不扣的太·子·黨,不得不與太子共進退。
太宗想要更換太子的這件事,長孫無忌考慮之後,決定將實情告知李治。由於李治是由長孫無忌一手扶上太子之位的,因此對於舅舅的話,李治毫不懷疑,當即驚慌道:“舅舅,我該怎麼辦?”
長孫無忌搖頭道:“您看,這就是陛下猶豫不決的原因。殿下,您需要有自己的主意,不能事事依靠別人。身為帝王,聽從他人的建議自然是好事,可是最終下定主意的,必須是您才行。”
在貞觀十七年這接踵而至的幾場謀逆風波到來之前,李治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太子之位。畢竟他雖為嫡出,排行卻極為靠後。若不是上頭的幾個哥哥作死,本是怎麼都輪不到他的。
可既然當上了太子,入主了東宮,就沒有人想從這裡離開,李治也不例外。他知道,既然已經卷入了權力的漩渦,就不可能再後退了。
於東宮太子而言,不進則退。要麼就保住自己的位子,登基為皇。要麼就像他的兄長一樣,在宮廷鬥爭中落敗,晚景淒涼。
和長孫無忌長談過一番之後,李治認真地思索了一番自己的處境。他現在終於能夠明白當初大哥如坐針氈的那種心情了。東宮看似風光,內裡的悽楚卻只有自己知曉。
經過一晚的輾轉反側,次日見到長孫無忌時,李治道:“舅舅,我想禮聘徐充容的妹妹為良娣,您以為如何?”
太子由皇帝做主,迎娶出身顯赫的太子妃王氏,這一點人盡皆知。王氏的進門,對太子而言無異於如虎添翼,可這還遠遠不夠。他現在要的,是穩住太宗的心意,讓太宗不再有換太子的念頭。
長孫無忌頷首笑了笑,頗有幾分欣慰的意味:“太子殿下長大了。這件事情,臣不會干預,就由您自己做主。”
這便是同意了。
可長孫無忌這裡好說,最難過的那一關,其實還是徐慧。
早先他就請晉陽幫她提過此事,可晉陽只推脫道,讓他親自去找徐慧。他當時沒有敢去,這件事就一直擱著了。
李治其實早就知道,自己能順利當上太子,除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力薦之外,後宮裡的徐充容和韋貴妃也功不可沒。可這種事情,他是不能明面上去感謝的,只能默默記在心裡。
徐慧本就有恩於他,現在李治又是有求於人,只覺得這通往清寧宮的路難走的很,怎麼都邁不出那一步。
可直接讓人把徐穎選進宮,又顯得太不禮貌了。這件事情,他必須親自和徐慧談才行。
不知道為什麼,此時的李治雖然已經是太子了,可對徐慧的敬畏卻是有增無減。光陰流轉,兩人都在成長,可女孩子早熟,徐慧明顯成熟了許多。她已不是當年那個初入後廷的小姑娘了。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徐慧,完全可以為了自己妹妹的前途,婉拒太子的“好意”。
李治很想求助於父皇,可又怕太宗嫌他沒用。萬般無奈之下,他還是硬著頭皮請晉陽幫忙,約見徐慧。
他如今是太子了,不同於以往還像個半大的孩子,可以在後廷亂闖。直接去清寧宮,總歸是有些不大妥當。
最後由晉陽幫著斡旋,會面的地點定在了藏書閣。李治特意早了些到,沒過多久,便見徐慧與晉陽相攜而入。
晉陽被薛婕妤請去上二樓下棋。徐慧和李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