綰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清妾,綰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溜,足足折騰了有六七天時間。
宮裡下的恩旨也到了,內務府那邊的那份賀禮也送過去了,也到認親禮的日子了。
為了讓場面顯得更加正式些,為了讓外人不至於再就著弘暉和齊布琛那點事傳閒話,今個兒這場認親禮的見證人,四爺特地將在京郊別院鬥蛐蛐的莊親王夫婦請了過來,又請了現任的宗人令。
除此之外,宮裡德妃娘娘也派來了身邊的掌事宮女做代表。
爾芙還將她的阿瑪額娘,鈕祜祿凌柱和伊爾根覺羅氏都請了過來。
一場興師動眾的認親宴後,齊布琛有了一雙親王夫婦做乾爹、乾孃,弘暉帶給她的那些負面的聲譽,也就徹底煙消雲散了。
不過齊布琛還是不大適應多出來的新爹新娘,好在爾芙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且特地找齊布琛談了談,免得待到日後康熙帝又打算用皇室格格和親的時候,博爾康大人府上會有什麼不好的猜測,壞了這樁緣分。
她本就不是個很在乎尊卑主次的性格,私下裡更不將重重規矩放在心上,一副知心大姐姐模樣地將齊布琛叫到內室裡,細細詢問過齊布琛的想法,她很是果斷地給出了一個讓齊布琛比較容易接受的說法。
爾芙是這樣說的,讓齊布琛不要壓力太大,只當是多了個勤走動的親戚就是。
古代生活,各家各戶都講究個人丁興旺,三叔六嬸二大爺,誰家都有一堆曲裡拐彎的親戚和十來個直系親屬,所以就造成了一種很怪異的模式,走動勤的親戚,便是血脈疏遠,也是正常,少走動的親戚裡,也可能有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親姐妹。
爾芙這般一說,齊布琛就顯得平靜淡然了不少。
博爾康大人和其家眷又在四爺府裡稍坐坐,待來觀禮的賓客和見證人都撤了,又和四爺府裡的一大家子人一塊在花廳用了一頓所謂家常便飯的晚宴,這才頂著月色回到了自個兒的府上。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爾芙收到了若干以齊布琛名義送來的小禮物。
不過多是些不起眼的小東西,比如說一盆花草,比如說一塊齊布琛親手繡的娟帕,比如幾樣齊布琛親手做的小點心等等……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是納喇氏會做人,藉著齊布琛的名義送來的,還是齊布琛自個兒想要送來,反正爾芙收到這些小禮物的時候,心裡是蠻高興的。
她也幾次給齊布琛下帖子,邀請齊布琛來府裡玩玩,但是被博爾康府那邊拒絕了。
再然後,好似一切都恢復了平常時候的樣子。
除了那些隔三差五就送過來的小禮物,爾芙就再沒有和齊布琛那孩子見過面了。
初時,爾芙這心裡還覺得有些不大舒服,但是她本就是個大大咧咧的性格,時間久了,也就不將這事放在心上了,將齊布琛這個人都丟到了腦後,要不是逢節日的時候,毓秀姑姑總會過來提醒她給名義上的乾女兒送份小禮物過去,她基本上都要不記得自個兒還有這麼個乾女兒了。
不過即便如此,當她再得到齊布琛的訊息時,也已經是半年以後的秋末季節了。
這些都是後話了,現下不提也罷。
再說四爺府這場轟轟烈烈的認親禮後,京中各處眼瞧著就要控制不住的各種流言蜚語,登時就煙消雲散了,誰家哥哥妹妹還不能有個來往了,齊布琛已經是四爺府裡的一個小格格,要是再揪著這些花邊訊息不放,便有些顯得多管閒事了。
即便如此,弘暉的名聲,還是被毀得一乾二淨了。
誰讓他先有和博爾康大人府裡的小格格私相授受的嫌疑,還沒等這盆汙水被洗清,隨後就納了兩個西洋小妾呢,便是前面的事兒是一場誤會,後面這件事是怎麼都成了他甩不掉的汙點之一。
當烏拉那拉氏再次打起精神張羅弘暉的親事,發現這些傳言時,愣是氣得吐血了。
她也是老謀深算的人,她很快就想出瞭解決辦法,一盆汙水就想往爾芙身上潑,但是這京裡的官宦福晉又不是傻子,爾芙抬進四爺府這麼許多年,便是外界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傳言,真正接觸下來,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哪裡還是一點傳言就能說服她們相信弘暉是個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呢……
不但如此,便是一些有些人懷疑弘暉並非性格浪蕩的紈絝子弟,但是一想到府裡有爾芙這樣一位看不慣他的繼母,但凡是疼愛自家孩子的額娘,又怎麼捨得將自家孩子嫁過來,而那些福晉捨得嫁出來抬高家世的庶女,烏拉那拉氏又瞧不上……
這樣一來就弄得弘暉的婚事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