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黔驢技窮
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2章 黔驢技窮,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寂寞劍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力枯竭。”
稍稍一頓,侯方域又問:“還要接著修銃臺鏈嗎?”
“當然修。”洪承疇咬著後牙槽說道,“這是大清最後的機會了。”
侯方域道:“可是看雙方的修築進度,明軍顯然會搶先一步修成,到時距離一近,我們大清的民夫就得頂著明軍的炮火修築銃臺。”
“頂著明軍炮火也要修。”洪承疇說道。
侯方域便不再多說什麼,只能姑且一試。
如果修不成銃臺鏈,真就沒什麼辦法了。贓
……
於是接下來一個月,雙方開始狂修銃臺。
大明的民夫在修好了從陳官屯到甜水井之間的一條銃臺鏈之後,又開始修第二條,這樣轉運輜重的民夫就可以走在兩條銃臺鏈中間,更安全。
建奴的民夫則開始提高每座銃臺的規格,更龐大,護牆更加厚,壕溝更寬也更深,甚至就連護坡也從原先的五尺高增加到了一丈高、三丈長。
而且建奴在原先的銃臺鏈的兩側各加了一條銃臺鏈。
也就是說,大明在單車道的基礎上準備拓寬成雙車道。
但是建奴直接決定上三車道,而且定的還是最高標準。贓
因為建築標準太高,而且還是三車道,進度自然就慢。
一直到崇禎22年(1649)年3月廿十,北海已經解凍,大明的雙車道高速公路和建奴的三車道高速公路終於快要交匯。
雙方的銃臺鏈相交之日,就是決戰之時。
對於這點,洪承疇和侯方域都非常清楚。
透過望遠鏡看著壕溝裡待命的數千練勇以及八旗漢軍,侯方域眉頭緊鎖。
“洪部堂,明軍的銃臺已經搶先修成型,相當於已經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我們真的還要強行攻擊嗎?”
“不然呢?”洪承疇反問道。贓
“侯參軍還有更好的法子嗎?”
侯方域道:“我們或許可以換一個戰場,既然明狗已經在陳官屯到甜水井之間修好了銃臺鏈,那就索性不在這裡與明軍過多的糾纏,我們不妨將目光轉向陳官屯到北京之間的這三百里,只要尋機切斷其中一點不就可以了嗎?”
洪承疇道:“明軍可以在陳官屯與甜水井之間修出一條銃臺鏈,難道就不能在北京與陳官屯之間修出另外一條銃臺鏈嗎?大清能夠調動的人力遠不如南明,所以比拼修銃臺,我們永遠都不可能贏得了南明,所以面對現實吧。”
侯方域道:“從甜水井到陳官屯百餘里,明軍修了兩百多個銃臺,從陳官屯到北京有三百里,明軍少說得修四百座銃臺,這樣一來,明軍的兵力不就分散了?如此不僅可以解北京之圍,更可以使得明軍兵力分散,處處受制。”
“這只是你的一廂情願而已。”洪承疇道。
“南明的人力遠勝過我大清,還會缺兵力?”
說此一頓,洪承疇又接著說:“你不要忘了,南明新軍的總兵力足足有27萬之眾,然而直到目前為止,崇禎只動用了其中的15萬而已。”贓
侯方域頓時間沉默了,因為洪承疇說的是事實。
南明不光還有12萬新軍沒動,還有六七十萬鎮兵沒動。
崇禎之所以沒有調集全部兵力,估計是想要引誘大清兵與之野戰。
所以,一旦大清兵真的威脅到明軍糧道的安全,崇禎真有可能把剩下的12萬新軍以及六七十萬鎮兵全部調過來,真要如此還截什麼糧道?
洪承疇長嘆了一口氣,又說道:“這些其實都不要緊,更麻煩的是,從靜海縣城往西再修一條銃臺鏈,少說又得一兩個月。”
“侯參軍,你覺得我們還會有這麼長的時間嗎?”
停頓了下,洪承疇又道:“且不說大清的國力能不能耗得起,就算耗得起,攝政王還會允許我們繼續這樣耗下去嗎?”贓
侯方域道:“攝政王英明睿智古今罕見,他會理解我們難處。”
洪承疇道:“攝政王能理解我們的難處,可其他八旗貴族呢?皇上、太后還有北京城內的漢族官紳也能理解我們的難處嗎?侯參軍,攝政王壓力也很大。”
侯方域最終還是被洪承疇說服,當即又將目光投向前方的銃臺。
“洪部堂,上次強攻陳官屯大營是個什麼結果,想必不用我多說。”
稍稍一頓,侯方域又道:“這次,八旗漢軍和練勇就能拿下明軍銃臺?”
“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洪承疇有些無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