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民心士心
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5章 民心士心,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寂寞劍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相比南京,北京士紳百姓的反應明顯更悲觀。
多爾袞在睿親王府開會完沒幾天,整個北京就傳得滿城風雨,傳到最後,甚至有傳言說崇禎準備起兵兩百萬大舉北伐。
於是北京城內的縉紳就開始潛逃。
主要就是之前投降過大順,後來又投降建奴的那批北方縉紳。
當初大順軍打到北京之時,他們不會給大明當烈士,後來清軍打到北京,他們更不會給大順朝當烈士,現在明軍要大舉北伐,自然也不會給清朝當烈士。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還是回到原籍,先避一避這波大戰的風頭。
這些縉紳的算盤是打得真的精明,心想著萬一明軍北伐成功,崇禎要想穩定北方諸省的局勢不還得依靠他們?他們是不倒翁,無論誰坐上龍椅都撇不開,所以現在,這些北方縉紳絕不會給清朝當烈士。
於是,告老致仕的漢臣絡繹不絕。
還有不少寓居北京的縉紳也悄悄的返回原籍。
比如大明原兵部尚書張縉彥,在大順和清朝都當過兵部尚書,不過兩年前因為觸怒了八旗權貴被革了尚書職,從此賦閒在家。
這次聽到風聲後,也趕緊套車回了新鄉。
甚至就連八旗漢軍舉人營計程車子都開始潛逃。
這天上午,孟學禮從自己寓所剛到豐臺大營,便接到輪值官于成龍報告:“大人,姚啟聖等十餘名南方籍舉人意圖南逃。”
“姚啟聖?”孟學禮眉頭微微一蹙。
姚啟聖是舉人營的兩千多舉人中比較出色的。
略一思忖,孟學禮即吩咐于成龍道:“把姚啟聖帶進來。”
“嗻。”于成龍答應一聲,當即命輪值舉人把姚啟聖帶到了孟學禮的行轅。
孟學禮又讓于成龍和另外兩個輪值舉人退下,行轅裡便只剩下他和姚啟聖,姚啟聖以審慎的目光看著孟學禮,彷彿在問孟大人意欲何為?
“姚啟聖,我知道你心裡怎麼想的。”孟學禮幽幽說道。
“若不是因為順治元年流落至通州,你斷不至於有今日,以你之心性志氣,沒準此時也是六千勤王士子之一。”
聽到這話,姚啟聖真是腸子都悔青。
當初若是沒有在通州應募加入清軍,要是回到會稽老家,此時就算不是六千勤王士子之一,考進國子監第一期是完全沒問題的。
可是現在,就算回去也只能考第五期。
第五期跟第一期的地位又豈能相提並論?
更何況他現在被抓回來,性命怕是不保。
稍稍一頓,孟學禮又道:“我會跟攝政王說你們並未潛逃,只是奉了我的軍令外出購買筆墨紙張而已,不過今後你們且不可再潛逃。”
“千萬牢記這裡是豐臺大營,戒備極其森嚴。”
“你們連舉人營的巡邏隊都躲不過,又豈能躲過八旗漢軍、八旗蒙古的巡邏隊?”
“被舉人營的巡邏隊抓住,尚有轉圜之餘地,可一旦被八旗漢軍或者八旗蒙古的巡邏隊抓住,真就神仙都救不了你們。”
“大人為何救下我等性命?”姚啟聖皺眉道。
“大人難道就不怕我們在舉人營中散佈流言,擾亂軍心?”
“流言?這真的是流言嗎?”孟學禮喟然道,“事實就是,明軍真要北伐了,最晚也不會晚過四月。”
……
縉紳漢臣大量潛逃的訊息傳進了多爾袞耳中。
侯方域對這些三心二意的“漢族同胞”充滿了刻骨的恨意,對多爾袞說道:“主子,這些三心二意的陰陽人最是可惡,都抓回來殺了吧!正好借這些人的項上人頭來整肅北京城內的民心士心,為大戰做好準備。”
“欸,靠殺戮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多爾袞一擺手說:“大清絕不會濫殺無辜縉紳。”
侯方域聞言一愣,心說主子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寬憫仁厚了?
但是再轉念一想,侯方域就明白多爾袞為何不敢大開殺戒。
其中道理很簡單,因為多爾袞的統治根基不允許他這麼幹。
之前因為南明的經濟封鎖,導致八旗貴族的生活質量變差,八旗貴族對多爾袞就已經是滿腹怨言,甚至還有八旗貴族暗戳戳的串聯,試圖讓福臨親政,要不是因為大清的軍隊構成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八旗滿洲已經不再具備優勢,多爾袞沒準真就讓這些暗中串聯的八旗貴族趕下臺,福臨沒準真就已經親政。
所以說,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