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四十一章 復仇者們就是一群熊孩子,好萊塢製作,白色十三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縱觀整個好萊塢乃至全世界的電影歷史,還從來沒有一個導演像杜克這般擁有海量的粉絲,並且被人冠以“杜克吹”的稱號,從這個稱號上面,也可以看出這個群體對於杜克的崇拜和支援有多麼的狂熱。

此前已經有五部超級英雄電影為《復仇者聯盟》做足了鋪墊,還有華納兄弟和漫威影業堪稱瘋狂的宣傳營銷,再加上杜克的號召力,直接帶來了影片在北美上映第八週的時候,順利突破6億美元大關,成為繼《泰坦尼克號》《魔戒3:王者歸來》以及《阿凡達》之後,第四部北美票房過6億美元的影片。

而且《復仇者聯盟》一舉超過《魔戒3:王者歸來》的6億445萬美元,成為北美影史的票房季軍。

整個北美,站在票房之巔和商業電影之巔的人,唯有杜克和詹姆斯?卡梅隆。

唯一不同的是,詹姆斯?卡梅隆憑藉《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佔據了前兩位,杜克的《魔戒3:王者歸來》和《復仇者聯盟》只能排在三四位。

到六月底的時候,這種情況被扭轉,《復仇者聯盟》以6億6524萬美元的北美累計成績,成功超越《泰坦尼克號》的6億5872萬美元,成為了北美影史票房亞軍。

同時,《復仇者聯盟》的全球票房累積也達到了19億美元,緩緩逼近了《泰坦尼克號》的全球票房成績,搶到全球總票房亞軍的寶座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一成績足以讓人欣喜,杜克卻很平靜,更不會因此停下自己的腳步,從六月下旬開始,他就頻繁進出華納兄弟。為下一個專案做準備。

另一方面,杜克還去了舊金山與凱瑟琳?肯尼迪面談了幾次,既討論了絕地武士與復仇者宇宙統一的可行性。也談起了《星球大戰》的未來推廣工作。

特別是中國市場,整個西方世界乃至日本和南韓。都有星戰情節,中國觀眾卻不在這一行列當中<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在杜克的要求下,凱瑟琳?肯尼迪與新星戰的兩大發行商華納兄弟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的相關人員一起飛去了中國,未來兩年的時間裡,要透過各種活動盡力開啟星戰的中國市場。

儘管新電影即將立項,《復仇者聯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漫威影業和華納兄弟對於影片的宣傳營銷,就像是資本對利潤的渴望一樣。從來就沒有停止。

《復仇者聯盟》的北美票房確實已經落到了單日一百萬美元出頭的程度,但影片的周邊卻一片火熱,此時的宣傳不僅僅是為票房,更是為了整條產業鏈。

於是,杜克和復仇者們同時登上了《時代週刊》的封面,上面也刊登了對他的專訪。

在專訪中,作為導演的杜克也披露了更多有趣的幕後花絮,至於真假那一點都不重要。

專訪以紀實的形式,刊登在了《時代週刊》內的最前頁。

《時代週刊》:“之前斯嘉麗?約翰遜在採訪裡說,他們幾個在片場就像小孩子一樣打打鬧鬧。讓你傷透腦筋,真的是這樣嗎?”

杜克?羅森伯格:“嗯,復仇者們就是一群熊孩子。而且他們都是很好的朋友,所以片場十分有趣,充滿活力,我需要下命令他們才能安靜下來,認真拍戲。”

《時代週刊》:“這種輕鬆融洽的氛圍其實有利於拍出一部好電影是嗎?”

杜克?羅森伯格:“確實有幫助,正因為他們是好友,彼此熟悉,這種輕鬆的工作夥伴情誼使得拍攝進展順利,然而在影片中他們互相厭惡。這也正體現了他們的演技。”

《時代週刊》:“影片中重要角色繁多且各不相同,你如何突顯每個角色的同時。又做到角色間不會互搶風頭?”

杜克?羅森伯格:“在我看來,這些角色正因為互相搶風頭才如此精彩。當然了。鋼鐵俠託尼?斯塔克的風頭最多。其實,最有意思的就是看到各個角色在電影中一點點的爭搶旁白或出場畫面。因為其他人的存在,因為彼此間的玩笑爭論、支援反對,自身才能更加豐富有趣,更加酷炫。”

《時代週刊》:“在劇本和故事情節創作之初,有沒有什麼是你想側重描寫,或者某個角色是您想突出展示呢?”

杜克?羅森伯格:“真心希望每個角色都能發光,但對於像雷神托爾、綠巨人浩克、鷹眼克林特?巴頓這些角色比較難。特別是鷹眼克林特?巴頓,他在第一部電影中出場較少,所以我對這個角色有所虧欠。當然,展示這些角色也是個有意思的過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渾天星主

大道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