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韋恩斯坦的小手段,好萊塢製作,白色十三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興趣的話……”
所謂的公關,可不僅僅是口頭說服那麼簡單。
為自己拉票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哈維?韋恩斯坦稍稍喘了口氣,又走入了派對中心,很快找到了在頒獎季很有影響力的那幾個影評人。
“羅傑,你能出現在洛杉磯真是太難得的了。”
親熱的跟羅傑?艾伯特握過手,哈維?韋恩斯坦又跟旁邊的吉恩?西斯克爾和託德?麥卡錫等人一一打過招呼。
都是圍著電影圈混飯吃的人,他們的話題自然離不開電影。
“我說過,哈維,《英國病人》是那種可以看兩遍的電影。”羅傑?艾伯特毫不諱言自己對這部影片的支援,“第一次看的時候會看不明白,第二看的時候會細心的尋找答案。”
聽到羅傑?艾伯特的話,哈維?韋恩斯坦笑得很開心,奉上的支票明顯沒有白費。
其實現在情況很明顯,馬上就要新年了,真正有實力衝擊獎項的影片都上映了,哈維?韋恩斯坦這幾年對奧斯卡有過精心的研究,如果不論及場外因素,《英國病人》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芝加哥》。
而杜克?羅森伯格與影評人之間的關係……
去年最佳導演落到蒂姆?羅賓斯手中,就很難說影評人在其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如此有利的形勢,他怎麼可能放過。
基本跟影評人達成共識,並且邀請他們出席他私下裡組織的小型派對後,哈維?韋恩斯坦向著早就看好的地方走去,學院主管委員會的成員弗蘭克?皮爾森正獨自坐在那裡。
這是學院最核心的成員,而且與學院現任的輪值主席阿瑟?米勒有數十年的交情,雖然他們在學院的權力算不上多大,卻有著極強的號召力,能影響到一大批評委的投票選擇。
“嗨,弗蘭克。”
“坐,哈維。”
哈維?韋恩斯坦坐在了對面的椅子上,兩人同是在好萊塢打拼的猶太裔,彼此間也算是熟悉。
閒聊了幾句,哈維?韋恩斯坦直入主題,“弗蘭克,有心儀的影片了嗎?”
“你的《英國病人》和杜克的《芝加哥》都很精彩。”
聽到弗蘭克?皮爾森的話,哈維?韋恩斯坦心中冷哼了一聲,這些老傢伙去年能用搞平衡的手段來那麼一出,今年說不定還會繼續,杜克?羅森伯格雖然年長了一歲,還是隻有26歲。
不過,哈維?韋恩斯坦也不會過於輕視,畢竟對方與他一樣是猶太裔。
“《芝加哥》拍的很不錯,杜克可以說是史蒂文之後,我們俱樂部中前途最為遠大的導演了。”
看了看對面,哈維?韋恩斯坦用很隨意的語氣說道,“可惜《芝加哥》算不上正統的歌舞片,其中的商業元素太濃了,北美票房馬上就破億了。”
弗蘭克?皮爾森似乎也在思考。
哈維?韋恩斯坦馬上又說道,“我個人的一點印象,過去的兩屆奧斯卡,贏家全是票房大賣的影片,商業味道未免濃了一些,這與學院提倡的有些不符合吧?奧斯卡始終都是高階的,而不是大眾化的,我認為學院應該顯示出獨特高階的品味,而不是迎合公眾的需求。”
儘管弗蘭克?皮爾森沒有任何表示,哈維?韋恩斯坦還是能夠看出,自己的話說到了他的心中。
“我想奧斯卡和mtv電影大獎還是有著明顯區別的吧?”他繼續說道,“奧斯卡是業內最具權威的專業性獎項!”
哈維?韋恩斯坦見自己的話似乎起了作用,根本沒有停下的意思,“杜克以前是純粹的商業導演,去年的《拯救大兵瑞恩》才開始轉型,全好萊塢都能看到他的進步,不過……”
“弗蘭克,你不覺得他還有更多進步的空間嗎?他影片中的藝術素養完全可以繼續提高,學院可以等他製作出藝術含量更高的影片……”
為了能夠提高獲獎的機率,哈維?韋恩斯坦能用上所有的手段,甚至不惜觸犯到學院的底線,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的優勢,也清楚如果學院真要抓典型,那被抓典型的人根本不可能是米拉麥克斯。
私下公關是最基本的手段,想要獲獎,還要維持一定程度的宣傳,既宣傳自己,也抹黑打擊競爭對手,降低主要對手的競爭力,必然會增加己方的獲獎可能。
哈維?韋恩斯坦和鮑勃?韋恩斯坦早就想好對策,找準了《芝加哥》的軟肋所在,只等時機合適,就會發動大規模的輿論攻勢!(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