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番外—傳統節日變遷
南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130 章 番外—傳統節日變遷,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南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化,作為節氣存在,並無節日氛圍。
唐朝開始清明節就成了節日,但他們仍有不同,從唐人王表詩句就可以看出兩者區別:‘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
不管他們有多大的不同,南宋後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成了中國最大的祭日。
有詩人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道出清明節傷情,但它也是生機勃勃的節日!】
漢
呂后放鬆著難得的閒暇時光,聽著唐朝詩句,反覆唸叨幾次後認同道:“難怪後人要說唐朝文盛,僅僅這一句千樹雪、萬家煙,就道出幾分盛詩意。
她闔目沉思:天幕後人言談有序,說話極有條理,又推崇教育,看來朝廷可利用此計劃擴大官學,早日為大漢養出人才。
不過興學之事急不得,如今大漢內憂外患,諸多國事要件件解決,她不能慌,慌了大漢就亂了。
【清明這天掃墓,要在墳包上插朵紙花,以示此墳有人祭祀。
然後供上祭品讓先祖享用,再拿出香火紙錢燒給先祖。
古時紙錢多為金元寶黃紙,而近代則多了一項:玉皇大帝發行的天地銀行冥幣。
現在咱們的冥幣在國外當做福運,沒事給自己燒燒,給親朋好友燒燒。
當然也要給先祖燒,讓他們保佑自己】
朱棣都瞪大了眼:燒紙錢給自己?
哪有自己咒自己的?
還有閻王爺管得了國外鬼嗎?
而民間在震驚後發現,這天地銀行上的玉帝,就是上次天幕播西遊記裡的玉帝。
難道他真的玉帝?
【掃完墓後,就是快樂的清明活動,在這一天人們忙著呢!
插柳:清明時節天好但也要防止它雨紛紛,所以折枝柳樹插在屋子裡做’天氣預報’:
柳條青,雨濛濛;
柳條幹,晴了天;
而且清明節又是百鬼出行日,手上有柳就能驅邪避穢,正所謂‘去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
如果手上沒柳條,那得小心了,民間傳說,清明不戴柳,來世變豬狗。
清明節,你戴柳了嗎?】
民間
聽到仙人問他們戴柳了沒,眾人連忙大聲答道:“戴了戴了,不僅戴柳,還要吃啥子呢。”
其中一蜀商笑道:“咱們蜀中與中原不同,我們那吃‘歡喜團’,把米炒了作粉捏成團,再用紅穿上,最後在團上點各色圓點,名為‘歡喜團’。”
“南方有俗語:清明螺,抵只鵝!”帶著口音的南方文人慢條斯理地說著鄉情:“清明節螺未產卵,是味道最為鮮美之時,將螺或炒或煎,俱是一道美味。”
“俺們吃棗糕。”
“我畲族在這天要吃‘烏稔飯’,你們呢?”
【當然清明節更重要的是踏青放風箏。
放風箏是多麼快樂的活動,老人小孩齊上陣,你一個我一個,快快樂樂放上天!
從魯班做木鳥分天,到現代風箏款式變得超級豐富!
有燕子式、蜈蚣、駿馬式,只要工廠敢做咱們就敢放,各地還有風箏節,
大夥齊齊放風箏,看誰放得高!】
唐
武則天聽到熟悉的踏青曲子奏響時,眉頭舒展開來。
先前講述時天幕放出好幾首曲,獨這首‘踏青’被眾人口耳相傳,不少人等著來年出遊高吟此曲,沒想到今日又聽到它響起。
心情正愉悅時,突然聽到隱約有跟和聲一怔:“怎麼了?”
狄仁傑輕聲回道:“應該是宮外百姓應和踏青神曲。”
“當應”武則天微笑著點頭,也跟著天幕哼唱:“煙花二月去踏青呃耶耶,風光無限少年心”
只是唱著唱著聲音熄了下去,無他,被天幕上的鯤鵬和天馬震撼到:後人竟把他們放上天?
甚至還有望不到頭的‘龍風箏’?
唐人瞳孔張大:它們怎麼飛上去的?
【對古人而言,清明節重要看點是盪鞦韆。
盪鞦韆最早叫千秋,取健康長壽之意,後來為避忌諱改名叫鞦韆。
盪鞦韆不僅僅是簡單上下動作,而是在鞦韆時做出各種動作,鞦韆晃動時系在繩子上的綵帶隨風飄蕩,遠觀下如同一隻花蝴蝶,極具觀賞性。
除此之外還有射柳、鬥雞、蠶花會、蹴鞠等活動,這些活動除了蹴鞠還算傳承下來外,其他目前並不舉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