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蝸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章 七夕,大唐初見,半生蝸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天,我見沒什麼事,便利用了手中職權,趁著沒幾個人瞧著,一轉身便策馬回了府。工部幾個頭頭都忙著建寺的事,平時不怎麼過來督查,修路這活除了我之外就只有那個吳主事管著,那吳主事主要負責運沙的事,所以這裡,沒在我上面的頭頭,故也就沒人管著我。

晃著馬鞭,隨意讓馬踏著步子,杜路跟後邊護著。頭上是垂下的柳枝,伸手可及。陌上青青,兩旁是茂盛的莊稼,人看著心情就高興地很,今年可真是個豐收年。

一年了,算起來都有這麼長時間了,記不太清,不知在幾月前習慣做個這裡人的。依然清楚記得,第一眼睜開發現在個陌生環境、看見一群不認識人的心情,滿孤單的,似乎世界只剩了自己一人。想不到,現在自個已經完全融進了這裡,學了那麼多‘之乎者也’,也算半個唐朝人了。

我挺感激我是‘杜三全’,雖然對杜三全報了點歉意,畢竟是奪了人的身份。爹孃?娘子?還真不敢想,自己會遇上這不可思議之事,但細細一想,似乎心尖尖上還有點甜膩膩的感覺呢。

想著自己被自己給逗樂了,笑著搖了搖頭。無意間瞧見杜路正盯著我看著,眼神略驚恐。動了下嘴角,揮了馬鞭,疾奔回府。

回府還沒到午,下馬後抄小門回了院,免得給杜母院裡人看見了,還得去跟杜母解釋為何早回來,麻煩。跳著進了院門,本以為沒人的院裡,此時卻有三四個丫頭圍站在一起,略一驚。

丫頭們瞧見我進了院也是一呆,回神了才記起行禮。

我點頭應了,奇怪問她們,“大熱的天,做什麼呢?”走了過去,才看清她們圍站中間的地上放著個盆,裡面盛了半盆的水。

幾個丫頭圍著個水盆站著,莫不是進行哪種神秘儀式呢?抬頭看她們等回答,卻見四個丫頭互相對視幾眼,皆低了頭,彼此扯了幾下衣角,託辭有事忙告退了。

我無奈看著最後一個丫頭跑出了院子,啞言,又看了看那水盆,不得要領,只好轉身回了屋。

屋裡淑文正半臥搖椅,聽見門響,抬頭看了眼,見是我,微微笑了下。

我隨手褪下了外衣,放到一邊架上,問她丫鬟們不肯回話的問題。

“我瞧那四個丫頭像藏著什麼事,可是到了年齡,想著出嫁了?要真是,我便去幫著給介紹介紹。她們對著個水盆圍著,這可是我不知道的什麼儀式?”

淑文看了我一眼,忽然撲哧捂嘴笑了出來,一笑還止不住了,笑地花枝亂顫。

我看了迷惑了,可是我說了什麼好笑的,讓她這般笑?仔細回想了下,沒發現有何好笑的啊……

半餉,淑文也有些笑累了,抬頭又看了我一眼,估摸是瞧我一直木訥著一張臉看著她,她有些不好意思了,強忍了笑意。

淑文平靜了下來,方才與我解釋道:“那幾個丫頭,是為了今晚乞巧呢”

乞巧?我聽了一皺眉,忽然睜眼一亮,敲了下腦袋,怎麼忘了今兒是七月七了。

先前聽過這七月七乞求智巧的故事,如今竟親眼見了,只覺得有趣的很。忙尋矮榻坐了,問淑文這典故。聽淑文一講,方才知道自己所知甚少。打小是聽過這牛郎織女的故事,可關於這七夕的習俗,卻只是知道幾個。

淑文說完,我聽著直拍手稱讚有趣,起身便想要去看看丫頭們要如何將細針放到水面上。

淑文見我站了起來,問了句,“夫君做什麼去?”

“去看丫頭乞巧啊,如此盛景,不看可惜”說著轉身要走

淑文見了忙開口攔著,“夫君莫去!”

我疑惑不解,回過身看她。

淑文無奈道:“不說她們這會兒還不乞巧,即便到了她們乞巧的時候,夫君一個男兒家的,去看女兒家乞巧,終歸是不妥……”

我聽了喪氣不已,細想了下,淑文說的的確是在理,可看不成這俗禮,怪失落的。我只知針會落進水裡去,還從沒見有人手巧,能將針放到水面不落……糾結了會,放棄了。這是丫頭們的節日,若我去了,怕是會掃了她們的興致。

說起刺繡功夫,我想到先前問淑文尋來的那個香囊,繡的可是精緻地很。淑文說乞巧是女兒家做的,那她這麼好的刺繡本領,先前未嫁時,可也曾在家裡,同三兩閨中密友,在這七夕之日問天上織女乞求過?

到晚,天剛暗了下來,才過了晚飯,淑文便讓楚兒小師也放了活出去玩。院裡聽得兩聲清脆的女兒家笑聲漸遠。

屋裡只剩我與淑文。我看了看淑文,揚嘴笑了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輝之誰與爭鋒

美麗心點

幽藍之尾[人外]

魔鬼椒

棄妻難再逑

葦葉

時傾

木慕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