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斯七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孤男寡女遊省城,愛在書桌上展開,海斯七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低頭恭維而去,信楠也會感到那表情太不對勁兒,就焦躁的希望車快來。
大老遠的聽到有救護車的聲音,劃破山村的寂靜,令人著急而不安,很快救護車來到跟前,偏就拐進了村裡,“啊,誰家出事了,雪燕。”
雪燕正看到另一方向的大客車姍姍而來,在兩人跟前停了。
“先不管了,上車吧,時間又不早了,村裡有的是人,都比咱倆有救人的經驗與智慧。”雪燕邊說邊催了信楠上車。
省城的樓比家鄉縣城的要高,省城的街道也寬,道上的車也多,密密麻麻似滿江的水,道上美女也多,穿著也華麗時髦。
信楠與雪燕初來乍到,站在廣闊的車站,但見熙熙攘攘的車流行人不知如何是好,“不是來旅遊嗎,可是到那個地方去,有什麼景點呢。”一個向另一個搖頭。
“後悔當初沒有問一下省城的什麼地方好玩,來了才知道老虎啃天,無處下牙了。”雪燕在抱怨了。
“走,咱們總不能就這樣立著,到大街上走走,先去感覺一下省城的呼吸。”
一旁有位穿制服的中年婦女,從計程車裡下來,發話了,二人還以為是問路的,先擺了手,示意不知,那女人就“嗤”一聲笑了。
“請問這一對新人,是去哪裡,我拉你們去,車費很便宜啦。”
信楠才知道是計程車司機,雖拉了雪燕先上車,“我們是來玩的,大姐,偌大的省城哪一處好玩,提醒一下吧。”
司機才知道二人初來,聽語氣還算誠實禮貌,就明白的告訴他倆,“就先到平湖的翹角樓上玩玩吧,也算是古蹟了,風景也不錯,還有省的‘中心博物館’,‘炮臺遺址’,‘明祖山遊樂園’等等好去處多的是,也有新開的幾家大商場,比如‘新世紀購物中心’,夠你們三天兩天玩的。”
身臨翹角樓旁,遠眺湖光水色浩渺,了無遮攔,剛從擁擠的樓縫裡鑽來,一下子就這樣的一洩千里,令人心曠神怡,似有騰雲之感,再看翹角樓,即是水邊的一處看似碼頭的地方,立起的古式三層樓的建築,樓柱粗矮,底層開闊,漸上漸狹,尖頂翹角,花簷飛霞。
“大概是明清建築吧,不然那簷上的彩紋依然醒目似彩霞。”雪燕猜測著說,手挽了信楠想上去瞧個仔細,待走近了卻感到拱門低矮,難道古人個矮嗎,用手捶了牆,牆壁厚實,走進去空間侷促,的確不是當代建築風格。
“看來這回是真的古蹟了,絕非今人仿古的膺品。”信楠說。
“應該是吧,看旁邊有石碑刻了。”雪燕彎腰細讀古體鐫刻漢字,卻是元朝人所建,歷史驟然悠久,二人立馬心裡肅然起敬。
“透過歷史看到元朝的建築來此一趟值了。”信楠邊贊邊拉了雪燕上去體會元人的滋味。
二人在古蹟翹角樓裡面轉彎抹角,“裡面雖然黑暗,不似今人的房舍通風亮敞,但著實能體會到古人的拙樸守真的風格,和藏風納氣的建築特色,這才是老祖宗的傳統,不顯山露水,不張揚跋扈,卻玲瓏別緻,實在歸真,耐今人尋味,”信楠還想誇下去。
雪燕搶話了,“此一點滴磚石堆積,豈能見先人的風貌,你也太過敏了,你就來此珍惜一下吧,誰知古人是怎麼活的,時光又不能重回,等有時間了,咱們到北京,西安去看看,那才是中國老祖宗的文化聖地。”
待轉到樓頂,來到欄杆處,頓覺外面炎熱天地,熱氣蒸騰似烤一般,二人又感覺此建築的又一奇妙,原來那樓閣內涼爽宜人,確是盛夏消暑的藏身之處,“古人不必用空調,不必用電扇,自己設定建造的自然涼爽之處,就是延年益壽養生環保的佳境,隨仰慕老祖宗的智慧,如不是親臨此處,怎能體會到這境界,中國古代文化,有人在推崇,那是對的。”信楠感嘆道。
“你知道就算了,時代變遷,有時把好的東西暫時扔掉,這也是發展需要,你又何必去擬古,說不定歷史走幾個彎路,轉幾個圈又要回到從前的刀耕火種呢,誰知道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走自己的路,活自己的風格。”雪燕昂頭臨風,手扶欄杆,但見水也茫茫,霧氣蒼蒼。
“雪燕,你頓悟了,風水輪流轉,歷史也會重演吧。”
“去,少廢話,我還是頭一次聽說歷史會重演呢。”
“雪燕,你沒發現嗎,大熱天的,沒幾個像咱們在焦陽低下曬著遊玩的,咱倆真是一時衝動出門挨曬得。”
“總比在廠裡幹活舒服吧,你幹活推車時,汗流如注,我看了就心疼,今兒個讓你出來散散心,你應該體諒我的好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