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當下的力量,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狀態裡,你就是你自己——“你”和“你自己”合併為一。你不批判你自己,你不為你自己感到遺憾,你不會為你自己自傲,你不會愛你自己,你也不會恨你自己等等之類的。被自我反射意識所造成的分裂癒合了。它的詛咒被解除了。沒有一個需要你保護、防衛、或餵養的“自己”了。當你開悟的時候,只有一個關係是你不再擁有的:你和你自己的關係。一日你放棄了這個關係,所有其他的關係都變成愛的關係了。

第九章 和平在超越快樂和不快樂的地方

超越好與壞的善

快樂和內在和平之間有差別嗎?

有。快樂有賴於被你感知為正面的情狀(conditions),內在和平不是。

我們不可能只招引正面的情狀到生命裡嗎?如果我們的態度和思考一概是正面的,我們就只會彰顯正面的事件和情境,對嗎?

你當真知道正、負面之別嗎?你是否擁有整體畫面?對很多人來說,以各種形式呈現的侷限、失敗、失落、疾病、或痛苦,反而變成他們最棒的良師。這些負面事件,教他們學會了放下虛假的自我形象,以及我執所獨斷的浮面目標和慾望。這些負面事件,給了他們縱深、謙遜、和慈悲。也把他們塑造的更加真實。

每當一個負面事件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它裡面就隱藏了一個更深的功課。雖然你在當時也許看不到。即使一場小病或意外,都能向你顯示生命中的真實和虛假,什麼是生命的究竟要務,什麼不是。

從更高的觀點來看,所有情狀都是正面的。更精確的說法是:它們既非負面也無正面可言。情狀就是情狀。當你活在完全接納本然的時候——這是唯一神志清明的生活之道——你的生命中已經沒有了“好”或“壞”的分別相了。只有一個更高的善包括“壞”在內。從心智的觀點來看,有好壞、善惡、愛恨的分別相。所以說在創世紀裡,才有亞當和夏娃“吃了善惡的知識之樹”後,便被逐出“樂園”的說法。

這麼說我總覺得像是否定和自欺。當我或我親近的人遭逢鉅變的時候——意外、疾病、各種痛苦、或死——我能夠假裝這不是壞事。可是事實擺在眼前,明明就是壞事,何必否定它呢?

你沒有假裝什麼。你只是容許它以本然的樣子存在,如此而已。這個“容許存在”的態度,讓你超越了創造正、負兩極對立的心智和它的抗拒模式。這是寬恕本質的一面。寬恕現在比寬恕過去更重要。如果你每一刻都在寬恕、容許它以本然存在——那麼你就不必累積需要以後來寬恕的懊悔了。

切記我們談的不是快樂。例如,當你的至親往生,或者當你感覺無常逼近的時候,你不可能會快樂。這是不可能的事。不過你能夠處在和平里。你也許會傷心、會流淚。可是隻要你已經棄絕了抗拒,在悲傷底下你就會感到深沉的祥和、寧靜、和神性的臨在。這就是本體的散發,這就是內在的和平,這就是沒有對立的善。

萬一是一個我可以有所做為的情境呢?我如何一面容許它存在,一面改變它呢?

做你必須做的事。在努力的同時接受本然。由於心智和抗拒是同義詞,接納會立刻把你從心智的掌控裡解脫出來,然後再把你和本體重新連繫起來。結果就是,我執想要“做為”的慣性動機——恐懼、貪婪、控制、防衛、或虛假自我感的餵養——就會停止運作。一個超越心智的無上智取得了掌控,因此一個不同的意識品質就會流入你的作為裡。

“接納發生在你身上,織成你命運經緯的一切事件,除此之外何物更能契合你的需求?”這是兩千年前希臘哲學家馬卡斯奧里亞斯安東尼能斯(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寫出來的。他不愧是一個舉世罕見,兼具世間智和無上智的大智者。

多數人似乎需要經歷過大量的受苦之後,才肯棄絕抗拒,擁抱接納——才肯擁抱寬恕。當他們一開始接納和寬恕的時候,一個最棒的奇蹟就發生了:透過乍看似惡的而達成本體意識的覺醒,受苦轉化為內在的和平。世間所有的惡和受苦,它們的終極效用在於迫使人類體現超越名相的本來面目。因此之故,那些在我們有限的感知下所視之為惡的,其實是那個沒有對立的高層的善。然而除非透過寬恕,善對你而言不會成為真實。在寬恕之前,惡就得不到赦免,因此惡者恆惡。

透過了寬恕——它本質上的意思就是認知過去的虛幻不實,容許當下這一刻以它的本然存在——那麼轉化的奇蹟便會同時在內、在外發生。一個深刻臨在的寧靜空間,也在你的內在和周遭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