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筑北王府(抽菸的兔子),溫暖寒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母親回房歇息。

屋內一燈如豆,過堂風吹過,忽明忽暗。

☆、第三章

三日為期。

雖說靜言一直阻攔,“只是去遊園,到底如何的還不知道呢。”但她母親和嫂子還是忍不住要張羅張羅。

小小的院子,日復一日雷同刻板的生活早讓被限在這方小天地裡的女人們煩悶了,好容易有件“大事”,必然要傾盡全力。

此番被筑北王王妃請去遊園賞秋不過是個說辭,在一眾被邀的姑娘中挑個可心的收在身邊幫著打理內宅才是真。

章夫人很信大姑子捎來的信兒。進去了就是半個主子,有那麼些人伺候著,平日不過幫著傳傳話,分派分派東西,理一理賬目。

滿心歡喜。她家靜言不愛女紅詩書,算賬還是很機靈的。

盧氏比她婆婆想得深遠些。筑北王雖是藩王,但北疆地域遼闊,又因為鄰國人總是不甘,現下固然一片昇平,王府卻還養著大批兵將。

所以,筑北王府不似京城那些皇族子嗣的府邸受諸多規格限制,亦是家法規矩自成方圓。她曾聽孃家一戶在王府當過外差的親戚說,“那金碧輝煌亭臺樓閣,那伺候的奴才們,那規矩,哪裡還是王府,簡直就是個小皇宮。”

小姑雖才十八,在盧氏心裡卻是個難得的妥當姑娘。家裡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守著莊子,年年也就那麼點兒東西。

其實她很羨慕靜言能有條出路闖一闖,不像她,這輩子只能苦苦的守著兒子。而且……盧氏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畢竟她有兒子。她是母親,是兒媳,是嫂子。在這個日益破敗的家裡,三重身份中,她首先還是——母親。

於是乎,夫人傾盡所有,陪嫁又或私房。挑來選去,想想要去的地方,卻是看哪一樣都覺得寒酸,心急如焚。盧氏也悄然開了箱籠,一直收著捨不得用的布料,上過一次身兒的好衣裳,一件件鋪開來,恨不得都掛在靜言身上。

一家三個女人裡兩個興頭頭,而這樁天大的好事的主角卻是與平日相同,一切照舊,不見一絲起伏。

但也只是人前。

到了日子,天剛矇矇亮,靜言就起身準備了。

可惜她從未在修飾外表上下過功夫,一把青絲盤來捲去,只會最尋常的幾個髮髻,兩三支慣用的髮簪旁放著昨夜母親悄悄送過來的一支瑪瑙簪。

靜言放下舉得有些酸的胳膊,拿起簪子,藉著微微天光仔細賞玩。

簪子沒什麼花哨,甚至可說是太簡單不過,但靜言就喜歡它這般簡簡單單。尤其是那玉,通透無比,一汪水似的。

默默握著簪子,手心涼浸浸的。

待到天光大亮穿戴齊全,沒有置辦新衣,只是跟嫂子借了套素雅的衫裙。

王妃邀請遊園她要穿素?她有她的道理。

初秋時節,北疆的楓葉豔紅一片,銀杏胡楊燦爛金黃。她打聽過,王府中更有王爺為博王妃一笑種植的各色耐寒花卉。如此花團錦簇,按她家的實力想出彩是難上加難,與其大把花錢孤注一擲,不如穿素,本本分分。

時辰差不多了,姑姑的馬車等在外頭,出門,臨上車前靜言回頭看了一眼。母親和嫂子站在院門裡,她家的院牆和屋頂是灰撲撲的。

城裡東貴西富的格局起因就是筑北王府。

許久以前,巴雅城僅是個邊陲重鎮,自筑北王一族受封退居北疆便把王府建在此處。歷經幾代,從抗擊琉國到安平一方,王府與龐大的駐軍使這小鎮日益繁榮,而當初的軍事要衝也因日後兩國愈發密切的通商合作而演變為北疆第一大經濟樞紐。

靜言和姑姑坐在車中,初出巷口,隱約還能聽到走街串巷的貨郎叫賣聲,到後來便只有軲轆碾著石板路的嘎嘎聲。

由她家到王府並不太遠。車行一路,姑姑嘴上就沒閒下,壓著聲音絮絮的提點,從王府規矩到舉止禮節,真虧了她老人家嘴皮子利落,竟還有閒工夫扯幾句王妃和大郡主的穿戴,一臉羨豔。

靜言只是抿嘴笑著點頭,“是是是。”

潘三奶奶看她這聽教聽話的樣子頗為滿意,一時住了話頭,眼皮子上下一動翻出眼白,“有幾句話姑娘別嫌我說得難聽。王妃和大郡主都是極尊貴的身份,什麼樣的人物沒見過?你今日去了只需本色言談,萬萬不可裝模作樣。府裡的丫頭婆子都是火眼金睛,太造作只怕會壞了事兒。”

靜言照舊點頭稱是。三奶奶還不放心,眼瞅著將到王府,又是幾番叮嚀。

至角門停了車,自有門上小廝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妻心亂

愛偷懶的牛

發個微信給神仙

一杯黑茶

我能聽見直男室友的心聲

星期十

菟絲美人他身嬌體弱[無限]

黃玫瑰與貓

重生之名媛再嫁

夏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