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章 威脅,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少年,口內口外,就在這張恆,在這張恆城外,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臭味,那是硝皮子特有的臭味,往蒙地回來的商販每年都從草地上帶回數以百萬的皮子,那馬牛羊皮在張恆被硝制好,便由商行收去,運往京津,或是發售或是出口。
張恆的城牆不高,甚至有些破舊,可就是這破舊的城牆斷出了內外來,按著兩五十年的規矩,張恆城南是皮行,城北是晉商商行,城中那才是熱鬧所在,晉商從草地上運來的皮子、牛馬都是在經由牙行在這城中發售。兩百多年,一直如此,北城運,南城銷,牙行居中排程,大家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倒也成就了張恆的繁榮。
“太陽出來磨盤大,來往的客官你聽一下。今天別的咱都不講,把張家口千年的故事拉一拉。你要問張家口都有啥?有山有水還有風沙。甭看老漢我是雙眼瞎,千年的故事我都看下……”
一個衣衫襤褸的瞎眼老漢在張恆縣城上的城隍廟前正扯著嘶啞的嗓子唱著東路二人臺。只見他手裡拉著四胡,腳下踩著鑼鼓,一個人便儼然一個小戲班子。老漢周圍聚了十幾個人,看著他唱獨角戲,有的人掏出幾枚制錢扔到老漢腳底下的銅盤裡。聽到銅錢丟進碗中的聲音,瞎子老漢感激地笑笑,唱了個謝的詞兒。
一陣馬蹄得得聲急促而來,圍觀人群循聲望去,只見一隊人馬疾馳而過,行人紛紛躲避。眼尖的可都瞧著了,領頭的是大盛魁的郝掌櫃,跟著的還有元盛德、天義德、義和敦,差不多排得上號的的晉商大號都來了。這是怎麼回事?
“差不多該快來了吧<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在貨棧二樓的上房中,徐鐵珊偶爾會把視線投向窗外,瞧著張恆那灰濛濛、黃糊糊的天。臉上帶著一絲若隱若現的笑容,他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把訊息傳出去。讓那些山西的土財主知道他,知道他到了張恆。
不過他並不準備從這到山西,這倒不是因為他不敢去,而是因為許多事情在張恆就能辦好,而且相比之下,在這裡辦更方便一些,也讓那些短視的山西土老財稍安心一點兒。
對於那些山西的土財主,徐鐵珊並沒有多少偏見。即便是幾家被列上黑名單的“龍票莊”,他也能保持一顆平常心,正如校長說的那樣,現在的“黑名單”,更多的時候只是種態度,至於將來會持以什麼態度,那就不是徐鐵珊所能關心的了,他所關心的只是鐵路。
山西的土財主與其它人不同,他們的思想更保守,寧可修大宅子、成天請戲班子。也不願意投資實業,即便是北洋衙門的“勸業”,也不過只是拿出幾百萬兩買些股票、債券。意思一下,甚至相比於投資股票、債券,他們更樂意從朝廷那捐上一個並不值錢的官來。
而這次,徐鐵珊來這,就是為了讓給那些山西土財主一個壓力,進而從他們口袋的掏銀子,為了修鐵路,他向校長許諾,不會影響到鐵路公司的股票債券發行。這意味著他不能夠在大連、天津以及上海、武昌、廣州等交易所發行鐵路債券或股票,其它地方不行嗎?
思來想去。也就只有兩個地方尚還是空白,一是山西。二是陝西,山陝兩地自古都有經商的習慣,且都有窖藏白銀的習慣,不過後者的本地富紳於“同治回亂”時幾被殺盡,以販鹽起家的陝西大家更是十家不存一二,元氣至今仍未恢復,所以相比之下,能指往的上的也就是山西紳商了。
“總經理,你覺得這些山西商紳會把銀子拿給咱們嗎?”
相比於總經理的自信,李裕民反倒沒有多少底氣,眾所周知,在東北的報紙上明末晉商的“漢奸”之舉,可謂是指責至極,甚至還連載了歷史故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豈會心甘情願把銀子拿出來?
“你是想說,咱們把他們罵的那麼厲害,所以他們不敢把銀子拿給咱們是不是?”
瞧著遠處路口的那一陣在街上橫衝直撞疾馳而來的馬隊,徐鐵珊臉上露出了笑容來,在這張恆除了各大號,誰人還敢這般張狂。
“你放心,咱們在東北罵的越厲害,他們就會越想把銀子拿給咱們使,別小瞧這幫子山西人,隨便拉出一個大院來,往院子裡一挖,都能起出來幾百萬兩,要知道……”
話聲稍頓,徐鐵珊用頗為感慨的語氣說道。
“百年的積聚,可不是其它地方所能相比的,再者,現在南方可還沒從長毛之亂中恢復元氣來,如果他們願意拿銀子,別說是一條鐵路,縱是十條鐵路亦能修得!好了,他們來了!走,咱們去和他們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