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章 夢碎,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亞洲,或者世界而言,西元1892年10月14日,似乎是決定命運的一天。歷史的時針指向這一天的時候,隨著廣島港的“丹後丸”鳴響汽笛,為世界所矚目的日俄戰爭也在這一天暫時告一段落。
在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做在“丹後丸”上的伊藤博文侯爵是懷揣著什麼樣的想法前往俄羅斯,但這一切卻意味著戰爭的結束,當然同樣也意味著大日本帝國的滅亡。對於任何一個日本人而言,他們從未曾想到,有一天日出之國會如西方的落日一般落去,但命運已經決定。
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之後,日本只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曾試圖以“開化維新”“全盤西化”以謀求生存的日本,反倒成為東亞最先滅亡的國家,這不能不說是近代東洋史上最大的笑話。
而這個笑話卻是如此的殘酷——帝國的覆滅、上百萬人的死難,所換回的是什麼呢?只是一份帶著淚水的《投降協議》。而當協議簽訂的時候,那在某些人口中所謂的“明治維新諸傑們”的夢想實現了,日本終於實現了他們的願望——“脫亞入歐”,日本就此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個省份,而那些尼古拉總督區的“東洋人”,終於可以趾高氣揚的說“我們露國如何如何了”,甚至用一種高高在上的眼光打量著其它亞洲民族,而全不顧自己不過只是三等奴隸的事實。
如果歷史可以倒轉,我想每一個流亡於中國的日本人都會想向“丹後丸”上的伊藤博文,這位曾經的日本帝國侯爵,未來的俄羅斯帝國的長州侯爵問上一句。他是否會想到僅僅一個月後,當俄羅斯帝國的三色旗與東京上空飄揚,當俄羅斯尼古拉總督區的總督於曾經的皇宮中上任時,身在聖彼得堡的侯爵閣下,是否也曾為日本的命運流下淚水?”
《東洋使要》——落日桑原騭藏
“咣鐺、咣鐺”於至神戶廣島的山陽幹線上。列車轟鳴著向前行駛,在其中的一節車廂中,森泰二郎這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私人秘書注意到,那位似乎永遠堅毅非常如鐵人般的首相,這會卻如同許多絕望者一般,無力靠在沙發上。凝視著車窗外,而那曾經烏黑的頭髮更是一片花白。
“哎呀!一切都結束了……彈丸小國想崛起,是何等的困難啊!可偏偏越是小國,越會夜郎自大……山縣他們這下應該滿意了吧……如果當初接受最後通牒的話,日本還可以忍辱負重地存活下去。可是現在呢?……一切都結束了,日本已經沒有機會了……那些西洋國家是不會為了日本去得罪露西亞的,波蘭不也是這樣嗎?……真是的,為什麼當初不能拼盡全力制止他們呢?日本沒有錢,沒有軍火,沒有船,拿什麼去抵抗露國……哎,說到底。你還是心存著一絲希望,希望能夠出現一絲奇蹟,可你忘了日本在開化維新之前的家底太薄了。哪怕苦幹到現在,我們也還沒有同露國打成平手的可能,你以為,那怕在戰場上僵持一下,就能爭取到外交斡旋的機會,這樣即便是被迫割讓了領土。世界也將會有日本的一席之地,真是痴心妄想的傢伙……不是因為山縣。責任是你自己的啊……哎……可真累啊!”
火車上,失神的凝視著窗外的伊藤博文於心底自言自語著。現在即便是有千萬個理由,他已經承認了一個現實——他同樣對日本的現在負有很大的責任,因為他自己也曾渴望著出現奇蹟,正是這種不理智毀掉了日本。
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伊藤博文的意志似乎發生了變化,而從那一刻起,森泰二郎便發現曾經支撐著伊藤博文呼風喚雨地精神支柱彷彿一下就崩塌了,或者說他已經完全絕望了。
今天在大本營的會議上,面對戰場上的失敗。陸海軍代表,已經同意了伊藤博文的和平計劃,所謂的“千萬玉碎”也成了笑話,戰爭已經無法進行下去了!
“用什麼進行下去呢?日本的工廠生產的子彈,甚至不夠新兵訓練的,關東會戰後,倉促徵召計程車兵,根本沒有進行任何訓練,就倉促的送上了戰場,現在,為了這場戰爭,日本已經花掉了最後一個日元,如何進行戰爭?”
是的,日本已經沒有能力將戰爭進行下去了,實際上在“關東會戰”慘敗之後,主力盡喪的日本就應該趁著露*主力受創的時機果斷的投降,在露國人重整旗鼓之前,將其徹底擊敗!
可那時候,山縣有朋等人還心存著一絲希望,更準確的來說,是他們不願意面對失敗,不願意去承擔失敗的責任。
可現在呢?
在露*再次發起進攻,那些倉促徵召計程車兵、臨時組建的師團完全不能阻擋他們的時候,在大本營的決策會議上,大家終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