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瞧著眼前的田,想象著二十幾天後的收成,王大梁的心裡頭除了歡喜,就再也沒有旁的意想了,一切都有了辦法。

雖說現在家裡頭已經沒有米了,王大梁也不著急,因為他已經有了辦法,再過十多天就能夠飽飽地吃幾頓了。有了實在的東西給人家看了,差了幾粒吃飯谷還怕沒有人發借嗎?

孫老爺家中的穀子,現在是拼命地找人發借哪,只怕你不開口,十擔八擔,他可以派人送到你的家中來。價錢也沒有那樣昂貴了,每擔只要六塊錢。

王二伯的家裡也有穀子發借。每擔六元,而且還沒有利息,都是上好的東西。

村子裡的人都要吃飯,都要渡過這十幾天難關,可是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願意去向孫老爺或王二伯借穀子。實在吃得心痛,現在借來一擔,過不了十多天,要還他們三擔。就是王二伯家的穀子,一擔六元,那也是加過息的,就那麼幾天的功夫,那息加的啊……還是硬著肚皮來捱過這十幾天吧<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這就是他們這班狗雜種的手段啦!大傢伙要餓死的時候,向他們嗑頭也借不著一粒穀子。等到田中的東西有把握了,這才拼命地找人發借。只有十多天,借一擔要還他們三擔。這班狗雜種不死。天也真沒有眼睛……”

“他大爹,你不是也借過他的穀子嗎?哼!老天爺才沒長眼哩!越是這種人越會發財享福!”

“就是!老天爺吃了他們那麼多貢。吃人家的手軟,怎麼可能還會責罰他們……”

可不就是這個理嘛,就是燒香獻貢給老天爺,那也是有錢人家燒的香高,獻的貢多。就在幾個鄉民在那裡說道著的時候,遠處一個人影兒走了過來,是村子裡在城裡頭務工的王三,他的臉上帶著笑色。肩上還扛著一個裝的滿滿的褲袋。

“喲,他三哥,你這瞧著在城裡頭乾的不錯啊!這麼多穀子,得有一擔多吧……”

瞧著王三扛在肩上裝得滿滿的褲袋,旁人連忙笑呵呵的說道,這王三前陣子家裡斷了糧,才跑到城裡去扛苦力,這才幾天,就回來了,還扛回了一褲袋糧食。

“那是穀子?”

將小百斤重的褲袋放下來。王三擦了下額頭上的汗,先是否認又是強調的說道。

“是米!”

這句話只讓眾人無不是一愣,米!這王三當真是發財了可是?

“喲。你擱城裡頭,是拾著銀子了,還是撿著金子了……”

“就是,這定是發財了吧!”

在眾人的調笑中,王三一邊用手拉著汗襟,想扇出些風來,一邊說道。

“那是發啥財,都是借的!”

“借的?城裡頭那個財東借的?”

眾人一聽是借的,立即想到城裡的財東。這鄉下借糧都是借穀子,那有借米的。這借了米,得咋個還法?

“那是什麼財東。是咱浙江巡撫老爺袁大人可憐咱們這些泥腿子,弄了個啥公司,借米給咱……”

“官府的米?你咋借的?”

“咋借?憑去年的稅捐票借的,這不,去年交了多少錢的捐稅,今年就能借多少米,不過家裡的田數超二十畝的,就借不著了,而這可不是陳米,都是白花花的新米,他大爹,瞧你那身子虛子,給,抓幾把,回家吃飽了,再去縣裡頭借去……”

像是怕旁人不信似的,王三解開扎布袋的繩子,然後抓出一捧米來,只看那顏色,種了一輩子地的莊戶人便知道,這是新米。

“這,這拿稅票票就能借?怎,怎麼個借法?”

杭州城巡撫衙門中,放下手中的茶杯,袁世凱看著造訪的張謇,道出了借糧於民的最初想法。

“從小弟出撫臺灣、又撫浙江以來,皆曾目睹鄉間富紳如何透過高利貸盤剝百姓,而其盤剝者,尤以夏糧為甚,每每夏收之前,鄉間貧農存糧耗盡,為以餬口不得商借高利貸,往往是借一還三,更甚者不得不典兒賣女,兄弟身為浙江父母,焉能視若無睹?任由鄉間富紳如此盤剝百姓?”

雖說在袁世凱以“弟”自稱,著實讓張謇心下頗不是滋味,畢竟當年在朝鮮的其曾對他持弟子禮,雖說兩人多年前於朝鮮時便已割袍斷義,但或多或少的於張謇心中,依然將袁世凱視為“後輩”<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作為“江南名士”的張謇,此時已經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死神逃學日記

不可沽名學霸王

從霧隱開始的大筒木之路

北極熊丶

替嫁王妃會玄術,病秧王爺有福啦

別人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