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在北洋,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扈,實出自於大人授意?”

周馥輕撫了下鬍鬚,看著大人眉頭緊皺的模樣,便知自己猜對了。

其實此事又何需猜,便是四艘停於仁川的軍艦,便能讓眾人浮想聯翩,洋人會去這般想,更何況是國人,這唐浩然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把北洋給捆到繩了,完全給其所用,這唐子然啊……

“哎呀,這唐子然居心叵測,於天津時,他就算計上咱們了!讓水師推遲行程,練衛隊,弄了半天,那小子一開始就算計上了!”

相比旁人,張士珩卻顯得有些沉不住氣,不過他的這番話只讓眾人無不是連連點頭。

可不是嘛,那唐子然為了隨北洋水師的軍艦一同赴朝,前前後後於海軍衙門、公署十幾萬兩銀子,最後還拜到了中堂這,原本大家以為他只是想要個威風,可誰曾想,他於大沽練衛隊,為的就是廢朝鮮君臣。

既然有人開了頭,自然大家都跟著說了出來,一時間,眾人對唐浩然倒是多加指責,一味指責其將北洋拖到這池渾水之中,又有指責其行事跋扈,當撤其職以為戒。

“心機如此……”

搖頭感嘆之餘,似有所思的李鴻章環視著幕中諸人,雖說這幕內集天下之英傑,可於這幕友之中,又有幾人能及得上唐浩然?

若許唐浩然將北洋一同捲到他的繩上,可論這份本事,這幕中又有幾人能為之?果斷如此,這幕中諸友啊……若是張之洞知道李鴻章的想法,一定會生出知己感來,當初張之洞不也正是懷著這般的想法嗎?

這唐浩然啊!

總是能讓人驚喜連連啊,只是這驚未免有點過了!

現在,他反倒能理解張之洞了,理解為何張之洞會放其出湖北,這唐浩然是柄雙刃劍,使好了事辦功倍,可卻隨時都有可能傷著自身,果然這唐子然行事,絕不能以常理料之!

袁世凱欲廢李王數年,可數年未能成,一方面固然是朝廷不予支援,而另一方面缺的就是這份魄力!

唐子然啊!

唐子然!

唸叨著這個三字,一時間李鴻章的心情竟然更加複雜起來,惜才之心,惱怒之火,佩服之情,種種複雜情緒於心間瀰漫時,李鴻章抬起頭來,看著幕中眾人,緩聲問道。

“諸友以為此事應該如何應對?”

他這句話問的有幾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如何上奏朝廷,二是如何同各國交涉,至於三嘛,則是最關鍵的,就是是否認同唐浩然的決斷,實際上,這第三才是根本,北洋這邊的態度,實際上關係到朝廷的態度。

“大人,如若拒其之議,令其還李熙歸朝,這朝鮮局勢又當如何?”

雖曾為李王之顧問,可心知此事已無可挽回的馬建忠看著李鴻章說道。這才是他最佩服唐浩然的地方,用一個腦袋把大傢伙都綁到他的船上,縱是百般不願,只怕到最後也得捏著鼻子認同下來。

沒法子,這大清國的面子得顧著!

若是放了李熙,只怕其必為日俄美等國所用,到時候還談什麼藩籬鞏固,只怕這邊他一上位,那邊就會背華脫清。

“既是如此,怕也只有認下此事了了!”

張佩綸於一旁點點頭,這唐子然是算準了中堂和朝廷的心思了,中堂這邊會勉力維持,朝廷那邊亦想保住面子,對他未旨而行的事,至多隻是一番訓斥,生怕讓外人知道其未旨而行之事,來個事後追認。

可若是如此,那唐浩然的尾巴豈不就翹上天去,心有所思,稍待思索後,張佩綸又接著說道。

“大人,想來朝廷雖有爭執,可最終,還是會認下此事,可恐屆時會有人以此事,議處唐子然,若因此召其回國,恐引朝鮮局勢崩毀,使我大清失此藩籬,所以……”

話聲稍頓,看似在為唐浩然考慮的張佩綸遞出了一柄冷刀子。

“這朝鮮之事,即朝廷以授其全權,且其又以全權之名行此廢君監國之事,那自應委其全權操辦事此事!”

“幼樵,你的意思是……”

李鴻章的眉頭微微一皺,倒聽出了他的潛臺詞,是借這個全權把責任全給推掉。

“朝廷授予其全權,我北洋又豈能擅專,既其有全權之名,那此事善後如何,自由俱由其辦事,與我北洋何干?”

(關於這本書,無語的想法是寫出一個不一樣的近代東亞,而就晚清而言,諸多事業幾乎為零,尤其是人才欠缺,別說各種理工人才,縱是最簡單的能放眼看世界,明白中國落後的又有多少人?其路漫漫啊……希望大家能夠支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死神逃學日記

不可沽名學霸王

從霧隱開始的大筒木之路

北極熊丶

替嫁王妃會玄術,病秧王爺有福啦

別人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