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章 謀略,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891年4月25日,一艘日本郵船會社的蒸汽客貨輪停泊橫濱的會社碼頭。

橫濱作為黑船來襲後,日本最早的對外開放港口,這座城市無疑是極為繁榮,而最為繁華的恐怕就是港口一帶,於某種程度上,橫濱港一帶繁華的市待甚至象徵著日本的開化。

林林總總的日本以及外國銀行和各國洋辦事處的磚石樓房聳立在港口一帶,臨海而立,在港灣內一艘艘汽船和帆船在海面上穿梭往來。滿載貨物的遠洋蒸汽輪噴吐著煙霧駛向海洋,而一艘艘張著白帆的舊式帆船,則專事對朝、對華貿易。儘管停靠在泊位上的商船飄著各種旗子,但其中卻以日本國旗居多。

儘管日本開國晚於清國,但其開國後的迅速以西洋為師實施維新,使得日本的發展遠勝於清國,而這港口上的上數十艘噸位不等的汽船以及帆船便於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日本維新的成功,正如日本郵船會社將各國船隻擠出日本國內航線以及日本往上海等地航線一般。

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正如此時的的一樣,顯示出勃勃生機。而橫濱港那些西洋式樓房的玻璃在陽光的折射下熠熠閃光,商船上飄揚的日本旗,無不在向人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生機……這便是19世紀90年代明治維新二十餘年後的橫濱。

“嗚!”

汽笛長鳴,客輪拋下船錨,緩緩停在泊位上。十幾分鍾後,客輪放下舷梯,大批旅客湧出船艙。旅客中既有穿著西裝或和服的日本人,亦有金髮碧眼曾被日人視為“鬼畜”的歐洲人,當然也免不了拖著辮子的清國商人。

在旅客中一個身個不高,身形卻太過肥胖的青年隨著人流走下舷梯。他的頭上戴著一頂西式的草帽,那一雙眼睛被臉上的脂肪擠成了一堆。那張過於肥胖的臉上,總是帶著笑容,以至於讓任何人都能對他生出親近感來,整個人有如寺中的彌樂一般,一副與友善的模樣。

在海關檢查口,這個人將那西式的草帽摘了下來。露出不過寸長的短髮,同時出示了護照,上面寫著:李源友,國籍:清國,職業:朝鮮《中華日報》記者。

那海關瞧著這由朝鮮統監府簽發的護照。與其它清國人拿的只有一張紙的護照不同,這護照卻是一個小冊子,不過唯一可惜的寫著“照片”兩字的地方另外簽著“無照”,不過在護照上卻標明瞭他的體貌特徵。

而海關之所以會注意到他的護照和這個人,不是因為其它,而是因為李源友沒有辮子。

“難道清國也開化維新了?”

關員嘀咕著蓋上關章後,接過護照的李源友提著行李箱走出了海關,其實。他的真名叫李幕白,前朝鮮統監府仁川地方事務廳廳長。而現在,他卻成了《中華日報》的記者。一名駐日記者。

走出港口的時候,李幕白,不,李源友的那張臉上雖說還帶著笑,可心裡卻暗自嘀咕著。

“哎呀,這真不是人乾的活。一不小心給廳長的官帽沒了,還給踢到了日本來。這事整的……”

雖說瞧著是在抱怨,可李源友卻在與大人的談話中知道。此事成敗直接關係到統監府於朝鮮的未來。而且如果這次任務順利完成的話,他將負責籌建統監府情報局。

若是個官迷,沒準會盤算著,這情報局是不是比地方事務廳高上兩上臺階,而李幕白所看到的卻是大人口中情報局的未來以及對府中事業的重要性。

剛一踏入長崎市區,李源友便攔了一輛人力車,然後道出了目的地。

“去火車站!”

山本書店是滋賀縣大津市的一家剛開幾個月的書店,這家書店的規模並不大,只是賣些普通的書刊雜誌,附帶收購、寄賣各種教科書,顧客多是附近的學生。天色快黑盡了,顧客進進出出的似乎更多。每天黃昏,是買書、看書的人最多的時刻,書店裡擠來擠去的都是晚飯後從家裡出來的學生。

而書店的店員,橋立次郎忙著在人叢中取書、收錢、找錢,就在忙碌中,一個穿著警服的警察走了進來,在他進入書店後,他站立於書櫃前,開始翻看起一本書來,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對於橋立次郎自然早就習以為常了。

若是一般客人,他或許會有些微詞,可這個人不僅是名警察而且還是老闆的朋友,而且還是一名士族,也許正是因為他自持身份,所以平時待人總是極為傲慢,以至於橋立次郎有時候總會裝作看不見他。

拿著書在書架面前一看便是一個多小時的津田三藏,一看便是半個多小時,不過今天,他卻顯得有些浮燥,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總會把視線投向書店後方的小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