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8章 氣數,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漫山遍野的樹木間那人高的野草被風一吹,似海浪翻滾、又像麥浪起伏。各式各樣的花草開滿山坡,好像進了百花園一般,這景緻美極了,可在山中疾行的人們眼中,這景緻卻無法吸引他們的眼神女配是重生的。
這支從關外開來的部隊正沿著山路向著南方開撥,更準確的來說,是向著關內行進。在山間那貧瘠的土地裡忙活著的鄉民,遠遠的看到這群兵勇的時候,立即朝著山溝裡跑了過去,以躲避兵禍,這是千百年來的規矩。匪要躲,這兵更要避。
不過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些穿著黑色洋式軍裝的兵勇像是沒看到他們似的徑直往前走著,留下一片被捲起的塵土,大部隊們揚起的灰塵,不斷地落到樹葉上。樹幹上也滿是塵土。戰士們越走越遠,一會兒,田間路頭又恢復了靜寂。
夏日的天,娃娃的臉,說變就變,餉午過後一場雨之後,山谷間變得霧氣迷濛,遠處的山嶺和近處的田地也籠罩在層層雲霧之中。運輸物資的車隊濺起泥汙,拉著馬車的矮馬艱難地行進在泥濘的道路上,而在田間馱著彈藥箱騾馬也在奮力的前行著,駕馬的戰士不斷的用鞭子、韁繩督促著馬匹前行。
官兵們同樣也行進在泥濘中,雨水打溼了他們的塗膠的防雨披風,步槍被隨意的扛在肩上。披風下,子彈攜具和背後的揹包等物資使他們顯得笨重而臃腫,那雨水總是順著帽簷打在官兵們的臉上,那滿是雨水的臉上卻帶著些疲色。
“我有一支槍,扛在肩膀上。子彈上了膛,刺刀閃寒光……”
行軍的隊伍中軍歌嘹亮,雖是頂著雨,可歌聲依顯得雄壯,這是官兵們在藉著軍歌給自己打著氣。
“慷慨激昂。奔赴戰場,衝鋒陷陣的誰敢擋!誓把敵人消滅盡,高唱凱歌還故鄉……”
在激昂的軍歌聲中,於小寶抹了一把泥水,這泥水都甩到了臉上,滿是泥水的臉上擠出些苦笑來。掛著泥的軍靴足有幾斤重,行軍幾天後,這腿就像灌了鉛一般,以至於讓人抬不動腳來。
“……上刺刀、上刺刀,前進前進前進!那怕山高把路擋。那怕河深橫於前,上刺刀、上刺刀,前進……”
隨著這聲聲的吶喊,歌聲變得更豪邁起來,可於小寶卻是喊不出個豪邁,直到最後一句“衝啊!殺!”時才算是找回些精神,雖是如此,他卻只能咬著牙朝前頭衝。
讀過幾年私熟的的於小寶是膠澳山腳下的莊戶人。因為家中兄弟多的關係,兩年前便離家想往關東闖蕩,陰差陽錯的到了朝鮮。並且當了警察,憑著少時啟過蒙的關係,幾經晉升,倒是從普通的警員晉升為上士,而在機動警察改編為新軍後,他再次晉升一級。晉升為三級士官長,甚至因為軍官不足的關係。他被任命為代理排長。
跟在排長的身旁小跑著,扛著騎槍李建業擠到排長跟前問到一句。
“長官。你說咱們啥時候才能到喜峰口?”
喜峰口!
這是他們的任務,雖說第四師是收編俘虜改編的部隊,可卻也擔負著進攻關內的任務,而現在對於第四師萬五千名官兵而言,他們的任務就是奪取喜峰口,為大部隊進攻關內鋪平道路。
在喜峰口有多少敵軍?這不是下層官兵需要考慮的事情,他們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奪下關口。
同樣作為吃糧的“糧子”,可現在這些由俘虜轉化來的官兵,卻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嚴明的軍紀是維持部隊戰鬥力的根本,無論是憲兵隊的處罰亦或是長官的軍棍或者槍口,都是維持軍紀的方式,雖說這引起俘虜怯于軍紀的嚴明,進而在戰場上奮勇當先,生恐被編入懲戒營,成為必死的炮灰。
“明天!”
於小寶隨口應了一句,繼續拖著沉重的腳步向前走著。雖說疲憊不堪,但是他卻不敢有一絲懈怠,軍紀不僅僅只是用在那些“俘虜兵”的身上,即便是他這樣的軍士、軍官亦不例外農門稻花香最新章節。
依照軍紀規定,如果明天他們無法到達目的地,官兵就會被撤除軍銜,而這則意味著他們將會被編入“懲戒營”,
而所謂的懲戒營實際上就是炮灰營,就是用被撤除軍銜的官兵當成炮灰往清軍防線發起刺刀衝鋒,每人只有十發子彈,對於他們來說,生路從來只有一條——奪取清軍的防線。
如果不想進入懲戒營,那就只有一個選擇,服從命令,絕不怯戰,但前提是必須要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
而相比於“懲戒營”他們更害怕“什一法”,這剛剛下達的軍令,據說是學習自第六師的“成功經驗”,相比“懲戒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