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5章 說客,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使各方皆有顧慮,從而避免他日兵禍,對於桑治平而言,這或許是他能為百姓做到的最後一件事了,畢竟兵禍一起,遭罪的還是百姓。
“雖說唐氏之朝鮮軍,此番於關外全無敵手,縱是淮軍精銳亦難敵其一擊,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加之李氏手中亦有北洋水師,其實力縱是唐氏手握精銳朝鮮軍亦難望其項背……”
朝鮮軍,儘管在報紙上、口語中,對唐浩然的駐朝軍皆稱之為“朝鮮軍”,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表明其是“朝鮮軍”而非“中*”,可誰都知道,這不過只是一個稱謂,甚至相比於八旗,“駐朝軍”的官兵大都來自山東、河北等關內省份,至於“朝鮮軍”不過只是官府的“離間”之詞。
而桑治平在說話時言必稱“朝鮮軍”,而非依其官定“駐紮朝鮮新建陸軍”的名稱稱其為“駐朝軍”,亦是出於這一考慮,借“朝鮮軍”之名揚其“非華”。實際上,這亦是朝廷稱其為“朝鮮逆軍”的原因。
對於桑治平而言,他稱其為“朝鮮軍”未償不是想打著將其定於“外藩”的小算盤,這種心思有時迴響起來,甚至就連他亦覺得好笑。這“朝鮮軍”多少從官長到兵丁皆是中國之人,而那皇帝和旗人呢?他們可從沒把自己當成中國人。不也照樣主中國兩百餘年。
“既然如此,那為何我們還要往仁川去?”
既然他唐浩然不能與李鴻章決裂,又為何要去仁川,甚至還欲送一場大富貴與唐浩然。想到父親拿出的“籌碼”,張權頓時便覺有些不值。甚至忍不住在心裡想著,父親該不會是讓眼前的桑治平給矇騙了吧,畢竟這桑治平欣賞唐子然,於整個武昌都是不什麼秘密!
不過這話張權也僅只是在心底一閃即過,他清楚的知道在父親心中。桑治平的地位,就在朝廷下旨“議政”之後,其便以“老邁”為由請求離府還鄉,而父親可是好言相求,其方才同意於府中呆至歲末,若是他把懷疑其品性的話說出去,沒準回到武昌,父親第一件事就是拿他行家法。
“因為以北洋之強。國內能與其抗之的,唯有唐子然的朝鮮軍,”
桑治平的話瞧著似有些自相矛盾。可實際上,這正是這自相矛盾使得李鴻章才會對唐浩然那艘的忌憚,亦正因如此,桑治平才會遊說張之洞支援唐浩然,進而借唐抑李。
“唐子然的朝鮮軍,強於陸師。弱於水師,北洋之勢舉國無人可敵。而朝鮮軍之強亦是舉國無人可擋,我等深知此理。李合肥又豈不知此理?”
話聲略微壓低後,桑治平看著張權反問道。
“所以,咱們才需要去仁川,這一次去仁川可不僅僅只是同他唐浩然見上一面,賢侄,這一次……”
話聲稍頓,桑治平最後突然視線投向遠處,沉默良久之後,方才開口說道。
“咱們可是要找他幫忙的!”
說到這,桑治平不禁一笑,是啊,這次去仁川可不正是找唐浩然幫忙的嗎?
船在海風中穩穩地前行,倆人都是手扶著欄杆,月光照著桑治平的身上,都能看到那滿是皺紋面上,略帶著一絲憂色,那些許憂色,許是隻有他自己方才知道原因。古之驅虎吞狼不為反噬的又有幾人?
心思這般沉著,那輪船卻繼續往著仁川駛去,此時那涼涼的海風卻無法吹去桑治平等人內心的憂燥……
黑色的柏油路上,西式的馬車在洋馬的拉動下“噠噠”地駛過馬路,從車廂中一個清人打扮的青年乘客從中中間探出身子來,那青年的臉上全是驚訝之色,儘管並不願意承認,來到朝鮮不過一天的功夫,便給了的張權一行人太多的衝擊,昨天夜間抵達仁川港時,燈火通明的仁川讓他們終於知道了什麼是不夜城,道路兩側的路燈一盞接著一盞,將黑夜照成白晝,於城中駛過的不要馬拉的電車,更是讓他們嘖嘖稱奇。
早晨踏上火車後,不過只是一個鐘頭,便抵達了漢城車站,而車站通往漢城的道路更是平整非常,怕就是總督衙門裡的路也沒有這般的平坦。
“這唐子然,到是捨得在路上下本!”
心下暗自驚歎一聲,瞧著路邊大興土木的工地,張權輕蔑之餘反倒是好奇起來,這唐子然究竟有什麼本事,能令這國貧民瘠的外藩朝鮮,在短短兩年變了副模樣,那仁川繁華不遜上海,而這漢城又隱隱帶著一番繁華氣象,至少這通往火車站的道路兩側,盡是一派大興土木的熱鬧模樣。
不過工地後方那低矮半塌的茅草屋,卻又將這個地方最真實的一面顯露出來,再靠近些,漢城那破舊的長滿荒草的城牆映入了張權的眼中,瞧著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