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命運,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空中正下著雨,高大的煙囪裡的煙顯得有些“沉”,以至空氣裡瀰漫著一股黃橙橙的、叫人窒悶的煙氣。在鋼鐵廠從各個廠房那半圓形的、骯髒的大窗洞裡,可以看見無數的滑車和傳送帶在旋轉,生鐵的車床在移動,在把鋼和銅鑽孔、刨平和磨光。模壓機的垂直的圓盤,不停地轉著。起重機的軸架在半空裡疾馳,往黑暗中飛過去。
鍊鐵平爐裡發出紅殷殷、白皚皚的光芒,數十噸的鋼水被倒入模具,待冷凝固、冷卻之後,又被運至少鍛造車間,在車間內一具巨大的蒸氣錘捶打著,叫地面都給震動了,這是一臺八十噸蒸汽錘,這部引進自法國施奈德公司的蒸汽錘,於蒸汽錘中亦算是一臺龐然大物了,可以用於生產各種各樣的鋼錠以及鋼板。
伴隨著蒸氣錘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一塊火紅的鋼錠正被鍛造成型,不過只是一塊鋼板——厚達360厘米的鋼板,經過汽錘的鍛造其內部結構變得更加緻密,類似的長達數米的特厚鋼板,在另一個車間內,已經生產了十塊,與鋼鐵廠的其它車間不同,這個車間並沒有太多的複雜的裝置,只有一個鋼鐵製成的大型方盒以及幾輛行車吊,但實際上這個車間裡的絕大多數設施都是由唐浩然親自己設計的。
這是仁川鋼鐵廠的滲碳車間,儘管最初唐浩然曾寄希望於滲碳鋼,將這種戰列艦時代的鋼板作為開啟國際冶金市場的敲門磚,當然所出售的將只是滲碳鋼專利,透過每噸5英鎊的專利費在未來的二十幾年間獲取數百萬英鎊的暴利。但“裝備”卻制約了滲碳鋼的發明,他不得不設計滲碳爐、淬火爐等一系的裝置,以滿足生產滲碳鋼的需要。
就在按部就班的研究著所需的裝置時,一個月前一篇金屬滲碳處理的論文,卻讓打消了他再往歐洲賣專利的想法。現在只能去爭取自己不用交“專利費”。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個時代歐洲各國對專利制度的重視,
在後世有一些所謂的學者說什麼美國是山寨大國、德國是山寨大國,但是卻忽視了一點,他們山寨的只是產品,如美國山寨並改進了英國的紡織機,德國假冒的謝菲爾德剪刀和刀具。似乎正因如此。他們就覺得這個時代歐洲各國根本就不重視專利技術,甚至認為不存在專利。
而卻無視了在中學歷史書上都有記載的19世紀末,德圖政府積極鼓勵“技術接受”。從1886年到1890年,德國六家公司購買了948項英國專利,並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標準。成功地從英國手中奪得了世界市場上合成工業的壟斷權。
這種技術專利才是專利的核心,亦是這個時代各國最為重視的,任何機械產品都存在著被複制的問題,但有些東西卻是無法複製的,至少在破解技術之前。歐洲各國對專利的保護,是基於對本國工業的保護,許多國際公約是需要以相互遵守才能得到維護,如果他們肆無忌憚的侵犯他國專利。本國的專利同樣會被其它國家侵犯。
就拿滲碳鋼而言,甚至直到一戰結束後,美國以及法國的多家鋼鐵公司仍然向克虜伯支付了鉅額的專利費。而在巴黎和會上。協約國對德國最大的榨取,甚至不是鉅額的賠款,而是多達上萬種專利的無償轉讓。
歐美各國對專利的重視,不是後世國人所能理解的,恰也正是這種無法理解,使得很多人不明白。專利制度是導致近代中國與歐洲在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模式上產生巨大分野,進而導致產業革命在歐洲而非中國發生的關鍵所在。
作為冶金工程師的唐浩然自然深知專利的重要性。就像交給伍宇明帶到英國去的上百種專利一般,那些專利授權足以確保公司的許多產品享有一定的“壟斷性”。
至於鋼材滲碳專利則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相比於鋼材的滲碳處理,唐浩然更為看重的卻是自己於機器局鋼鐵車間內“研製”幾十種低合金高強度鋼,就像標號從一至十二的十二種造船鋼一般,它將是仁川鋼鐵廠開啟船舶用鋼的基礎。甚至就是即將用於滲碳試驗的360毫米鋼板亦是其中的一個鋼號。
“根據試驗室的測試,十二號裝甲鋼的基材硬度為250-280hb,基材抗拉強度為850-900mpa,基材屈服強度為550-600mpa,如果經過滲碳處理的話,那麼表面硬度可高達670-720hb……”
在通紅的均質裝甲鋼板被吊至滲碳爐時,唐浩然向身邊的十幾名學院工學系冶金專業的學生解釋著,這些學生已經學習了十個月的冶金知識,現在一面於學院學習一面於工廠實習,參與工廠的建設時,亦作為唐浩然的助手,協助他進行試驗,畢竟很多試驗並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