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章 主子奴才,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杭州起義,朝廷如何反應,天下如何震動,對於天高皇帝遠的朝鮮來說,似乎沒有什麼重要的。甚至對於在朝的許多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人來說,他們根本就不在乎朝廷的想法,那滿洲人的朝廷,於他們的心中,早已不是中國的朝廷,自然也不是他們的朝廷。
在過去的兩年間,受朝鮮士子以及文章書籍的影響,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剪掉了象徵著“奴隸”的辮子,而諸如《揚州十日記》之類的書籍不單光明正大的置於學校圖書館中,亦被光明正大的刊於報紙,甚至大家還於報紙上進行著相應的辯論,可以說,兩年來,這裡一直在從思想著進行著準備。
應該說,於某種程度上而言,這裡一直在進行著反清的思想動員,而這種動員無疑是成功的。以至於現在,對許多青年人而言,如果有朝鮮人或日本人稱其為“清國人”,他們會將其視同對自身的汙辱,因而與其發生衝突。
當為“清國人”等同於一種恥辱之後。杭州起義的訊息傳至朝鮮,引起陣陣激盪似乎也在所難免了。初時青年人還只是於校園中倡導捐款,以支援杭州義軍。一些人更是大著膽子,於特區街市宣揚起義,為義軍募餉,可見警察局並沒有過問此事,青年人的膽子就更大了,開始於仁川遊行支援杭州起義,甚至更有激動的青年要於仁川“起義”,可旋即遭到“黃魂協會”的駁斥,一些腦子發熱的青年或許會覺得統監府是“清國”的,但“黃魂協會”中人又豈不知。今日所有的一切,都是統監府刻意縱容的結果,最終他們只能將一切行動投入到遊行、集會上。
不過對於這一切,似乎統監府完全沒有一絲反應——統監大人正值新婚,他的婚期正是杭州起義當天。自然無暇過問此事了。
沒有統監大人的命令。地方警察局自然沒有阻止遊行、集會,畢竟根據《特區司法條例》他們有這一權力。
好嘛,當舉國言逆的時候,仁川似乎成為了另一個風暴眼,支援起義的風暴眼。這一幕非但驚呆了仁川的華商,亦讓仁川的外國人驚呆了。尤其是各國駐仁川的領事,更是開始猜測著——朝鮮統監府於此事的態度。
原本一場不為各國注意的起義,因為仁川的變故,頓時吸引了外交界的注意。曾經被各國外交官忽視的一個問題,在此時被擺到了臺案上——“滿漢畛域”。而杭州起義者直指“滿漢畛域”是否會在清國政府內部引發動盪,當外國觀察家們開始認真的思索著被他們所忽視的“民族問題”時,隱隱有著將成風暴的另一箇中心的仁川,支援杭州義軍起義的遊行集會甚至更為頻繁了,甚至大有風雲將起的勢頭。
仁川特區的至聖廣場,可以稱之為遠東規模最為宏大的廣場,不過與普通廣場不同,這個廣場與其說是廣場倒不如說是公園——一片綠草茵茵佈滿各種植物的廣場。廣場是按諸葛亮八陣圖分佈的。一排排擠得密密匝匝的樹叢,佈置成曲曲折折的小道,而小道邊則是各種綠樹。整個廣場景緻極為悅目,以至廣場剛一建成,便成為每一個初來仁川之人的必去之處。
手中拿著搖扇,穿著馬褂的那五,來到這至聖廣場後,只覺這裡的景緻極為雅緻。縱是在京城的那些王府裡頭,他也沒見過這樣的景緻。
“崇月。你瞧,這地方。紫禁城的景也不過如吧!”
紫禁城他可進過,而他身邊的奴才自然更沒進過,可並不妨著這會他拿紫禁城出來顯擺,似乎他曾出入過紫禁城一般,可實際上,縱是他那曾是帶刀侍衛的老爹,當年也不過就是在宮前當過差。
“二爺,瞧您說的,這朝鮮可是藩國邊地的,這公園那能和咱大清的紫禁城比,二爺,不是奴才說您,您這話,若是傳到大爺的耳朵眼裡,到時候大爺可得怪罪您了!”
跟在主子身邊的閆崇月躬著腰,卻全是一副無骨的模樣,口中瞧著是提醒,可其卻又是口必稱奴才,似乎這當奴才是多麼榮耀的事情一般,不過對於閆家來說,打從當年主子入了關,把閆家圈為包衣奴,這主子對閆家可是有大恩的,能侍候主子家的人,那自是他的榮耀。
換著旁人,想當這奴才還當不上那!每每瞧著那些當不得奴才的漢人,他的心裡更是那個得意,他可是在旗的包衣,皇家的奴才。就是他李鴻章,也不過就是一漢臣罷了,那像他,可是皇家的“自家人”。
“再說了,虧他唐浩然還是咱大清國的臣子,這當臣子的把公園修的這麼漂亮,卻不知報效朝廷,實在是可恨的很!”
這會閆崇月倒是為主子報起不平來,在他看來把園子修的這麼漂亮,那叫逾越,按大清律是要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