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章 叔嫂,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恭親王奕欣跪在寧壽宮的軟墊上時,樂壽堂內懸掛著一幅薄薄的黃幔帳,黃幔帳後面也各有一張龍椅,而坐著的則是聖母皇太后葉赫那拉氏,也就是那位垂簾三十二年有餘的慈禧太后。

此時奕欣的後背微微冒著汗,對於這位嫂子的手段,在過去三十餘年間,他可謂是頗有體會,自然由不得不他不謹慎。

“六爺。”

黃幔帳後面轉來慈禧清脆的聲音,依如過去一般,慈禧還是按著老規矩稱呼奕欣。

“臣在。”

奕欣趕緊磕頭答應。

黃幔帳後面的慈禧注目看著跪在墊子上的奕欣。這可有些年沒見了,若非杭州的事情非得奕欣出面去穩住那些漢臣,兩人不定還得多少年不見,他的模樣極像先帝,卻比先帝更添三分男子漢的氣概。

瞧著奕欣,慈禧太后頓時又想起她早逝的丈夫來。略停片刻,她的聲音變了,變得格外的輕柔,彷彿是當年與先帝對話的蘭兒,而不是那個垂簾三十二年,曾多次罷軍機處大臣的威不可犯的皇太后。

“你來,是為了朝鮮的事吧?”

雖說表面上慈禧看似不問朝政,已經還政皇上,可實際上,對於她卻依然能夠掌握朝政,就像這次杭州之事,皇上沒折了也得來找著她,也就是她有那個魅力把“奉旨於家中養疾”老六重新招出來。

“回太后,現在杭州事亂,其妖言惑眾,離間滿漢。此時當穩以疆吏,而非激起反彈。”

奕欣回答道,聲調裡帶著不容質疑的味道。這恰恰是其同醇王的不同,醇王素來為太后是遵,而奕欣認準的事情。縱是八頭牛都牽不回來。

可慈禧卻只是不以為意的點點頭,然後繼續叉開了話來:

“六爺,早些年先帝龍馭上賓,把祖宗基業扔給我們孤兒寡母,外頭洋人欺侮,內裡賊匪又四處作亂!要保住祖宗的江山。我這個婦道人家沒別的能耐,只有內靠五爺、六爺、七爺你們這班親叔子,外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批文臣武將,才勉強把那些年支撐過來。祖宗江山勉強度過了危難,那些年。若不是六爺您,這祖宗基業能不能保住,那都還是一說!”

奕欣聽出了慈禧的話中之話,遂再次磕頭奏道:

“臣那會年青不懂事,對太后多有冒犯之處,心裡十分悚慚。這幾年重溫列祖列宗的教誨,深感祖宗創業之艱難,兩百多年來。江山維繫不易。當此內憂外患之時,臣辦事不力,有負太后重託。理應譴責。”

說到這裡,奕欣不覺失聲痛哭起來。裝模作樣也好、發自肺腑也罷,有些許總需要說,有些事情總需要去做。

果然奕欣的表現使慈禧十分滿意。究其實,她與奕欣的衝突,不過只是權爭。是妥協與否的關係,下旨令其於府中“養疾”達八年之久。足夠熬熬奕欣心底的傲氣,讓他知道這大清國是誰在當家。

若是說過去。兩人間還人權爭。那麼現在,光緒在翁同龢等帝黨的教唆下,完全沒有把自己這個太后放在眼裡,自然的兩人也就沒有了權爭。反倒還有了共同的利益,對於慈禧來說,她甚至無意阻止皇上的一意孤行。

“六爺,先帝在日,常常在我面前稱讚你的忠心和才幹,我對你是完全相信的。早些年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先前的過失,既然已經認識了,今後不再犯就行了。皇上那邊太過年青,辦起事來總是讓心性所左,閱歷還是差那麼些,往後還要靠六爺多多輔佐。”

這分明是要再起用的話,奕欣一聽心底又驚又喜,連連磕頭謝恩道說:

“太后寬宏大量,臣肝腦塗地,不足以報。”

“自家手足,不必說這樣的話。”

慈禧的話很懇切,聲調也恢復了過去的親熱,

“有幾件事,六爺還是得幫朝廷拿個主意。”

“請太后示下。”

“杭州那邊,劉坤一雖說在調兵,可其上奏稱杭州賊逆奪城後即募兵四萬之眾,兩江、閩浙之兵不足三萬,非調兵則無力彈壓力,請旨再徵湘軍。翁同龢他們也主張起用湘軍。還有就是這杭州賊逆這幾天更是連下數城,六爺以為何如何?”

慈禧問的這幾件事,真正最關心的恐怕還是“再起湘軍”,這些年大清國靠的是淮軍,那李鴻章在恭王罷差後,便不得不依靠慈禧,而現在翁同龢等帝黨一眾借賊逆勢大為名,要求再用湘軍,以挽時局,這不能不讓慈禧警惕。

這些年正是靠著李鴻章的淮軍,才使得帝黨一眾無法染指兵權,當然現在這大清國除了淮軍之外,又有何人可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拎袋魚

日向宗家,我在木葉的簡單生活

陽帆啟航

[星際]妖族帝國

樂樂糕糕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克頭黑

從百戶官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