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冒險,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冒險,軍事上總有著太多的冒險。
而往往軍事上的冒險並沒僅僅只是對自身軍事力量的信任或者無限的誇大,更重要的一點是,許多軍事上的冒險卻是出於軍事上的不自信,進而引發的在戰略上的冒險嘗試。而正是這種冒險往往卻又能出乎人們的意料。從而產生奇兵之效,不過對於唐浩然而言,他所在意的並不是奇兵或者說冒險,更準確的來說,之所以在要“以蛇吞象”,完全是出自於戰略上的需要,正如同他此時拒絕妥協一般。
表面上拒絕妥協是為了避免好不容易喚醒的民心士氣遭到打擊,但實際上,從其統監朝鮮伊始,所實施的政策就註定了今天的一切,與清廷決裂只是遲早之事,而現在的這一切,不過是一個理由罷了。
“既然滿清不爭氣,那我也就不客氣了。”
唐浩然的唇角一揚,輕聲說道。
“從保衛朝鮮的角度來說,既便是咱們打到了京城,迫使他們簽了城下之盟,也沒有解決朝鮮所面臨的陸海兩路威脅,而且關東在滿清的手中,其隨時都有可能越過鴨綠江,朝鮮又全無戰略縱深,自不可為持,可如若關東於我等手中,卻隨時可對北京形成威脅之勢,令其不敢妄為!”
這恰恰是明末的局面,自清軍佔領遼東後,其即對京城以至山東形成威脅,從而令明朝對清軍的一切優勢盡喪,陷入處處被動的防守局面,可遼東若是在滿清之手,自己便會陷入處處被動防守的局面。從而優勢盡失。
深知明清以至中國近代史的唐浩然自然不會坐視自己失去優勢,而讓滿清盡掌優勢,當然更深層的一點是,他相信一但自己獲得了成功,就等於撕破了滿清朝廷最後一張虎皮。從而造成滿清內部地方力量的膨脹,進而為徹底擊敗滿清奠定一個最為堅實的地基礎——時機成熟時舉國皆反的基礎。
“大人所言極是!”
稍加思索商德全立即明白了掌握關東對府中的優勢,到時戰與不戰非由清廷掌握,而是由府中掌握,至於滿清只能陷入被動防禦的局面。
“再則,就是旅順。北洋水師駐地雖在劉公島,然其後勤基地卻在旅順,除旅順外,全國再無可維護定鎮兩艦之船塢,亦無此相應裝置。現下北洋水師已出海半年之久,其船隻早已需進塢維修,現在咱們還沒有海軍,這北洋艦隊便是懸於我等心頭之劍,這柄劍……”
雙目微斂的同時唐浩然的話聲又是稍稍一沉。
“咱們現在沒辦法折了他,可若是奪下了旅順,卻能讓這柄利劍變鈍了,且旅順、青泥窪一帶又有數百門組成之炮臺以及良好之軍港、船塢等裝置。亦可作為未來海軍基地之一,這海軍咱們一直在辦,有了這麼一個基地。就可與劉公島形成崎角之勢,進而令其不敢妄動!”
在旅順的大船塢未修成時,北洋艦隊的定鎮兩艦隻能到日本去維護船底,可現在他們顯然不可能前往陷入戰火中的日本,那麼只剩下一個地點——新加坡,甚至香港亦不能維護定鎮兩艦。
而且北洋海軍又定購了那麼多軍艦。其亦需新建軍港,在北方還有什麼地方適合建軍港?只有青島了。佔領旅順,除去可以令北洋艦隊的基地南移。青島只是第一線,甚至李鴻章很有可能選擇於南方建立基地,當然滿清朝廷必不會同意,畢竟北洋艦隊的成立就是為了保衛京畿要地。
“再就是東北的資源!”
雖說朝鮮的資源豐富,但實際上卻又極為匱乏,這甚至制約著特區的工業發展,再則對於唐浩然而言,他更希望建設中國,而不是朝鮮,儘管於他心中朝鮮是中國的一部分,可有些習慣總是無法避免的。
“於東北不僅有我們急需的焦煤,亦有豐富的鐵礦、銅礦以及農牧資源,且東北地廣人稀,我們完全可以透過授田的方式吸引國內移民,以充實人口,而不至現在一般,僅只能依靠工礦業吸引勞動力……”
一直以來,人口都是統監府最大的短板,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才使得府中事業處處受制,雖說朝鮮能夠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但是朝鮮人總歸還不是中國人,或許唐浩然可以稱朝鮮人為“中國人”,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依然左右著他的許多決定。
但東北卻不同,且不說那裡有千萬漢民,就是其數億畝耕地,亦能吸引大量的百姓湧入關東,充足的人力不僅能鞏固邊疆,亦能在未來光復全國時,提供充足的兵力。這都不是朝鮮所具備的。
略停片刻後,唐浩然堅定地說道,
“總之,拿下關東,雖說看似風險大了些,可是事到如今,既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